第52节:凝聚人心的组织力(13)

上面既然谈到激励法,就不能不说到巧妙的危机激励法,这是很多领导者惯用也是很管用的一个激励员工不断创造、不断前进的办法。

当—个人处在危机状态时,精神会高度紧张,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时就可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以求摆脱危机。传说西汉名将李广曾一箭射进石头之中,但是仅此一箭而已,接下来的第二箭、第三箭再也射不进石头。因为射第一箭时他把石头误认为老虎,在危急之时爆发出了超常的能力。而第二箭、第三箭时已经知道不是老虎而是石头,就已经没有任何危机的感觉了,也就不可能产生超常的爆发力,所以箭头怎么也射不进石头之中。这虽然是一个传说故事,但它所反映的现象却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很普遍。

如果是一个群体共同处于危机之中,不仅其中的个体能够产生比平时大得多的能量,而且大家都能够产生比平时高得多的自觉性,能够齐心协力地应对危机。这种齐心协力会产生的巨大的能量,造就奇迹。危机的激励作用,来自于由压力和共同利益产生的压力,这会使得处于危机中的共同体暂时放下个人恩怨和个人利益,顾全大局,团结一致,聚集力量。然而有时候,面临危机、危险、逆境、困难、灾难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处境。能够清醒地做到居安思危的人总是少数,大多数人要靠宣传、提醒以及教育才能逐步认识危机处境。

因此,可以有意识地把某些已经出现的危机征兆告诉人们,利用危机激励、调控人们的行为,以便共同应对危机。同时,危机激励也是一种信息激励,当接收危机信息的一方对危机的真实性或可能性产生认同时,危机感也就随之产生。传递危机信息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

我们都知道,日本社会中一直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无论他们的企业、学校还是政界都盛传危机存在的信息,时时激发日本人的团队精神和奋斗精神。日本之所以这样做是有深刻原因的。首先,日本是一个岛国,缺乏自然资源,所以他们用“生存危机”来激励国民刻苦学习、拼命工作。其次,日本毗邻美中两国,美国科技发达、实力雄厚,而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广大的版图和丰富的资源,也使得一海之隔的日本不禁自惭形秽。这种自卑感转化为一种集体意识,导致日本习惯了以美国、中国为对手。树立一个对立面,是自设危机的一种办法。“树立”一个强大的、很有威胁的“假想敌”,这是一种很有效的危机激励法。

竞争总是残酷的,要把别人比下去,首先自己要强大起来。危机就是一股神奇的推动力,它能够在瞬间激发人的超常能量,在一个时期内激发人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作为领导,一定善于利用危机调动人的积极性,调控人的行为,把危机转化为动力,团结一致,奋勇前进。

危机激励法之外,还有成就激励法和参与激励法。首先说一下成就激励法的机制。成就对人具有激励作用,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一样,无论个人或团体都一样。但是成就的激励作用必须通过中介机制才能实现,这个中介机制就是来自外界的承认。

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同行,二是领导,三是社会。其中,同行的认可是基础,领导的肯定是关键,而社会的承认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激励的效果也较长久。如果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对组织有贡献,却得不到承认或被他人占有,其后果是严重的。

在一些人的眼里,成果比生命还重要,甚至为了保卫自己的成果而不惜生命。因为人的成就欲望是非常直接、重要而又强烈的。它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中的最高层次。人的文化层次越高、思想境界越高,对成就的需求欲望也越高。而这种需求欲满足的程度对其行为的影响也越明显。成就欲望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人都有成就的欲望,角色不同,所追求的成就的形式也是不同的。

领导者的成就不同于下级的成就。领导者的领导成就主要是体现在下级、员工具体工作成就之中的,每个员工取得的工作成就中,都有领导的一份。若员工不能做出成绩,领导也无成就可言。因此,领导者的责任应该是鼓励所有的员工出成果、有成绩,而不是只想到自己取得这样、那样的具体成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