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节:足智多谋的决断力(4)

上文说过,决断是领导行为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决策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理性行为。我们可以狭义地理解为领导者决策活动是方案的最后选定活动,即拍板定案。但在实际工作中,最后的拍板定案是极其艰难的,它不仅要求领导者有充分的资讯和丰富的经验知识,还要求领导者具备一定的决策技巧。

有时候,富有创新的决策技巧是最后摆脱困境、走向成功决策的关键因素。在当断的时候一定要做出决断,这个我们一再地强调。领导者必须善于研究和分析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且对当时的形势做出迅速而准确的评价。只有这样,才可能做出正确、明智、及时的决策。

在条件极其不利或情况相当不明的形势下,领导者必须具备这几种能力,才能迅速地确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才不至于失去转瞬即逝的大好机会,并能够预见你的决定实施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为此,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常识性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预见能力。当形势变化需要对领导者原来的计划进行调整的时候,领导者就可以、也一定要当机立断,采取迅速的行动对原来的决策做出必要的调整。

领导者的果断、勇敢会加强下属对领导的信心。领导者每天面对的事务很多,不可能所有事务都全部由自己亲自处理。当你知道什么工作可以由别人来做的时候,你就可以把它分配出去,不要再费心去考虑它。

对于那些剩下来的必须由你本人亲自处理的事情,你也得分出主次和先后。首先应该把急于要办的事列出一个顺序来,然后按照主次依次处理。在你列出了工作顺序之后,就全力以赴地解决第一号的问题,一直要坚持到做完以后为止。然后再处理第二号问题。虽然这样一天只能解决一两个问题,但是坚持这样做会逐渐解决日积月累下来的许多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这样一来,那些真正关心、真正着急的事情,马上就可以解决了。同时下属要根据他们岗位职责的主次和先后列出工作日程及顺序表,同样按照这样的办法去做。

掌握好这一技巧的原则是:急事先办,要事重点办,一次只办一件事。其实,使用这种办法将使整体的效率大大提高。

领导者只需要使用自己的决断能力去确定三件事:一是可由别人来做的事情;二是只有你才能做的事情;三是自己工作的先后顺序以及分配给别人的工作。这就需要领导制订计划以后并下达命令。领导者要洞悉计划制订的整个过程并及时下达计划执行的命令。一旦决定要做什么事情,那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和下达命令。想达到预期的结果,计划就必须切实可行,每项任务必须由专人负责,每种物资和设备供应必须齐全,每个人和每个团体之间必须保持最大限度的合作,而且最后的期限必须明确无误地固定下来。

一项正确的执行计划必须能回答如下四个重要问题:

一是什么事情必须要做;

二是谁来做;

三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去做;

四是将如何去完成这项工作。

当认为计划做得比较充分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向下属发布口头命令或者书面命令。命令必须发布得清楚准确,不能让人有任何误解。制订计划和发布命令都是工作成败的关键。如果领导想要拥有驾驭下属的能力,以上这些便是一种必备的技巧。

总之,灵活的决策技巧是领导者赢得成功的方法之一。当断则断,正确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以及掌握好制订计划和下达命令的“火候”,就是最主要的三种技巧。同时,决策时候要戒急戒躁,对所有的变化都应考虑清楚,对决策的渐进性、连贯性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顾及局面的稳定和人心的稳定,不会朝令夕改。

苏轼在评价王安石的变革失败时说过这么两句话:“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后一句意味深长地指出:当当权者进行一项政策变动、体制改革或者实施新的经济措施,特别是决定一些事关千万百姓的切实利益的重大决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决策的渐变性、连贯性和稳定性,避免出现舆论哗然、人心浮动的局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