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掌控力的要素——统筹全局的领导力(8)

个人的目标会对个人产生激励作用,同样,共同目标对团体也会产生激励作用。一个政府、组织、单位都有责任制定共同的目标;领导者是“一种能够聚集人们实现一个共同目标的人”。

所以领导者有责任帮助下级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目标不是命运, 它们是方向;目标不是命令,它们是承诺;目标不是要决定未来,而是要利用资源与能力创造未来。

目标既指引人们奋斗的方向,又鼓舞人们奋发向上。它是一种力量,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人们会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们更会为目标的实现而兴奋不已。目标本身不是动力,它却能引发人的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认为人的激励力量来自于对目标的期望。一个人对目标的期望值越高,激发力量也就越大。这种激发效应不仅发生在个体身上,也会发生于团体或组织,甚至能调动整个社会的力量。

比如,众所周知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建立一个新中国的希望,从此,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前赴后继地拼搏奋斗了38年,终于实现了建立一个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产生过如此巨大的、持久的力量。这一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目标激励的结果。

在现今的组织集体中,多数都在实践着目标管理思想,其核心就是激励,即把组织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把实现组织目标转化为实现个人目标的一种手段,以目标来激励组织成员的自我管理意识,激发其自觉性,促使其充分发挥智慧和创造力。

组织目标对于组织成员是一种直接的凝聚力量,又是个人目标的基础。目标激励的原则,是为了激起人们设置自我奋斗目标的欲望,使其形成内在的需求动机,让较多的人自觉进入最 高需求层次,进入实现自我价值的境界。

从激励方法的层面上,领导者应帮助下级和职工确定他们各自的行动方向、行为目标和行动方法,并给予必要的外在条件,为他们创造一个较为宽松顺畅的精神氛围和必要的物质环境。还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奖励确有成绩者,以此扶助、强化他们的自我激励意识。没有适当的奖励,就不能持续地激起人们内在的强化行为,如自我设立强化目标、自我评价个人行为、自我强化行为强度等。

这种目标激励的方法心理效用很明显,它使人产生对事业成功的满足感,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人们尝到了这种享受的甜头,增强了对组织的归属感,便会继续追求新的目标、更高的目标。反之,如果目标不能实现,则会给人带来挫折感,降低对组织的期望值,影响人们的积极性。

目标既然如此重要,这就需要领导者把目标放在心上,认真设定目标,从全面的角度保证目标的如期实现。这就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目标要简单、明确、具体,避免过于笼统。应该包括三个条件:时限设定、行动计划、评价系统。

其次,目标要分解和展开。总目标要展开为具体目标、步骤,长远目标要分解为阶段目标,组织目标要分解为个人目标。不分解和展开,目标就无法落到实处。

再次,设定目标要做到上下结合,领导与群众要相结合。目标的确定不仅有科学性的要求,也有民主性的要求,这样才能“人人心怀目标”,一言堂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目标的制定与实施的整个过程是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的过程。没有群众的真实参与,目标的实现就会遇到种种困难。目标的设定既要可行,又要赋有挑战性。

目标应在员工的能力与技巧所能达到的范围内,但若目标太低,没有了挑战性,就失去了激励作用,同样对员工也是一种侮辱。既然目标可以调动个人和团体的积极性,可以鼓励人心、凝聚人心,产生巨大的合力,那么组织应非常重视宏观目标的鼓励作用以及对群众力量的凝聚作用。在制定目标以后,就迎来了完成目标的过程。

如何掌控这个过程呢?要明确目标的界限,用目标和组织的价值观设定这个过程的内容和规则,由领导者来安排人员的配备,此后给员工足够的自我发挥空间。每一个在组织中的人,唯有确定自己的职权范围,才有充分掌控工作内容的自由。

作为领导者,要学会尊重、倾听并且实践员工的想法、感受、需要与梦想,经营管理的最高指导原则就是尊重员工个人的价值。因为除非组织中所有人全部支持你,不扯你后腿或者搞暗中破坏,你才能真正掌控一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