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掌控力的要素——统筹全局的领导力(3)

作为领导人才,仅仅具有这些素质还是不足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和影响的。领导活动涉及面较广,内容繁杂,一般都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创新性,通常没有完全现成的模式可循。领导作用的发挥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着文化、经验、技巧、心理等各方面的要求。如果仅从文化知识的多寡、道德品质的高下、大脑神经的类型等单一因素上分高低、定优劣,并不能包括所有。有一些领导者做起事情来反应敏捷、行为果敢、思维缜密,这里既有高级神经活动的优势,又有视野宽阔的特长,还有阅历丰富的缘故。而且这些因素在领导者身上都有一个积累、融合、发展的过程,不可能只是一种因素在其中起作用,也不可能只是几个因素临时、简单的累加,把他们的行为归结为性格类型、文化程度、方法技巧,都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事实上,领导者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的。有的人在失败教训的磨砺下,由浮躁变得冷静;有的人随着环境的改变,由清高变得敦厚;有的人经历了艰难曲折后,由懦弱变得刚强;有的人在多次挫折的考验后,由刚愎自用变得平易近人。

一个领导的诞生,虽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后天的塑造更重要,并且起主要作用。没有后天的实践因素,领导力的形成与发展往往是不可能的。

国外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残酷试验”,他们把一个王子从儿童时期起就囚禁在一个狭小的黑屋子里面,每天除了给他一些生存必需的食物之外,什么也不让他接触,也不让人与他交谈。

当17岁该王子被放出来的时候,智力极其低下,不会讲话,不会走路,虽经过多种方法的教育也难以正常生活。

在王子死后,专家对其大脑进行解剖来看,他大脑结构简单、体积小,其发达程度还不如类人猿。

如此看来,没有后天实践,即使是血统高贵的“龙子龙孙”也不能有任何作为。而历代一些开国君主,由于浴血奋战、历尽艰辛,获得政权,一般都有远见卓识,能治国安邦;而他们的后代,一生下来就封王封侯,享尽荣华富贵,生活奢靡,从小养尊处优,当权后很少有能够励精图治、继承祖业的。因此祖先用血肉打下的江山往往毁于此。

一个领导者是不是领导人才,应该主要看有没有、有多少领导特质,其能力、心态、品行如何。上文我们提到领导是一种社会分工,也是职业,它存在特定的思想行为要求,并非其他知识才能可以代替,更非人人皆可。如若没有领导力,就会连简单的问题也处理不好,特别在普遍实行责任制的现代社会,后果可想而知。

无数事实说明,无论什么原因,如若没有领导力而一时成为领导者,充其量都只是历史上的匆匆过客,转眼即逝。反过来,无论通过什么途径成为领导者而又有领导力,大都会在实践中干得有声有色,以至彪炳史册,受到后世的赞颂。

领导力的重要性,很突出的一点在于关键时刻的利用发挥。比如反败为胜或转危为安之时,这时候的领导者是决策者、统帅者,在事关整个集体安危兴衰的重大关头,何去何从,必须做出选择,只有领导者有权设谋、拍板。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关键时刻领导者将决定整个集体的生死存亡。站在指挥台上的人,总要面对各方问题,处理各种难题,这就需要卓越的领导力,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影响,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中,谁都不愿意被自己不能控制的力量左右。成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对周围的世界,父母、朋友、学校、职场有多少影响力。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你积极主动并决心发挥正面的影响力,那么你就是一位领导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