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追寻:一个美国故事(5)

除了帮我理清我所追寻的目标之外,这本书也给了我希望,它让我知道,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可以实现了悟。它让我相信,我能走出自己这个小小的、分离的个体囚牢,而真正体验到囚牢之外的生命滋味。瑜伽是一趟终极之旅,让你从受限走向无限,我一定能够了解到自己一直想要了解的真相。可想而知,当时我非常兴奋!

当然,也有一个不利的情况。瑜伽只有在一个悟道大师的指引下才能奏效。在尤迦南达的笔下,悟道大师是一个人灵性上的导师,他实现了完全的解脱,不再受限于分离自我的幻觉,他超越一般见解,对生命有着更为宽广的证悟。据说,一个悟道大师能够驱散黑暗、清除障碍,帮助弟子走出无知,获得解脱。看来,如果我能够找到这样的一个灵性导师,事情就简单多了,但是,我有点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找到。

尤迦南达说得很清楚,对他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有幸找到了他的导师。当我继续读下去的时候,我更担心了。要建立这样的师徒关系,恐怕不是我所能做得到的。尤迦南达的导师要求很严格,只有通过严格的自律才能获得自我了悟和内在喜悦。

为什么是这样?我很困惑。自律和自由有什么关系呢? 这样做根本不符合我的观念,此刻,我才知道,想要了悟,也是一件很棘手的事。

我想要自由和喜悦,但是,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大胆无忌、随性不羁的15岁女孩,根本不想自我约束或者修炼,也不想别人来告诉我去做什么。另外,他们的师徒关系似乎是那种奉献型的,这也让我浑身不舒服。我绝对不想给另外一个人鞠躬,也不想膜拜在另外一个人脚下。

那时是上个世纪60年代,我对智慧和圆满的探寻影响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几岁的年代都是在五花八门的试验和探索中度过的。列克星敦离哈佛大学只有20分钟的车程,那个时候,蒂莫西里莱(Timothy Leary)和理查德阿尔帕特(Richard Alpert,后来他成了莱恩丹斯,Ram Dass)译注:蒂莫西里莱(Timothy Leary)和理查德阿尔帕特(Richard Alpert),两人均曾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相信LSD具备作为精神成长工具的潜力,试图将LSD的使用扩展到了更广大的群众。后来,他们被传统心理学术圈开除,并且在20世纪60年代的嬉皮运动中成为反文化的精神导师。其中的理查德阿尔帕特,后来到印度求道,并改名为莱恩丹斯(Ram Dass)。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