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息皆有所养

宋明以来儒家修身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强调将“养”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去,程颢(1032—1085)是这一思想的主要提倡者之一。程颢,程颐的哥哥,北宋杰出的理学家,著名的“北宋五子”之一。程颢提出,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涉及到养生之道;饮食起居的方方面面,都应精心讲究。从所听之乐、所习之礼到所用之具,从饮食起居到盘盂几杖,“动息皆有所养”(《近思录》)。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影响极为深远。我们知道,古人将下棋、舞剑、练拳、喝茶、饮酒、养花甚至房事等等,都当作充满情调的生活艺术和韵味无穷的养生过程,这与程颢的上述思想也完全一致。

看看现代人崇尚的体育运动,就会发现其精神实质与古人练太极、气功等有本质区别,因为古人强调在练功过程中掌握自己生命的节奏,达到身心和谐、通体舒畅、性情柔和。而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则使人们只知道拿冠军,为此他们常不惜让自己的身体严重透支。再以下棋为例。同样是下棋,现代人总是过分看重胜负,急于分出高下,没有足够的耐心去思考,也不能品味下棋的乐趣。而古人把下棋当作培养自己涵养的过程,所以他们倾向于认为一盘棋下多久都无所谓,关键是下棋时人的毅力、耐性、修养都能得到锻炼。

程颢“动息皆有所养”的思想,用现在流行的话讲,有点“小资情调”,这种情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例如,现在人买房子要装修,装修完了还要装饰,注重空间的利用,家具的组合,颜色的搭配等等。我们都希望把自己的家装扮得异常温馨。为什么人们如此注重家的环境呢?因为这样可以使我们心理更放松,精神更安逸。按照程颢的观点,现代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精心构造,就是一种典型的养生。事实上,现代人的养生不仅体现在自己家里,还体现在对居住小区、工作场所甚至城市环境等的日益重视。为什么我们非常在意自己生活小区的环境?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和地区十分重视城市的布局和改造?为什么现代人越来越重视生态自然?因为人们认识到:生活环境好并不仅仅是延年益寿这么简单的问题,还可以使我们赏心悦目,使我们心境更安逸,心情更舒畅;好的生活环境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在这方面,古人做得比我们好多了,中国古代发达的园林艺术,就是他们重视养生的明证。有时我们参观一些古代园林,那弯弯曲曲的堤径,婀娜多姿的垂柳,碧波荡漾的湖面,精巧别致的建筑,精雕细琢的柱石,乃至晴空朗月的空灵,让人心旷神怡,

不禁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赞叹不已。可以说,古人十分注重园林在“养人”方面的功能。

也许你会说,所有这些东西都与物质生活水平有关。当人们穷得连饭都吃不上时,自然也谈不上养生了。这种说法就有些片面。无论是穷还是富,人都需要陶冶情操、涵养性情,这是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创造生活的唯一办法。你可以买不起新房,但是不等于不能让自己的家温馨惬意、充满情调;你可以没有豪华的装饰,但不应该不让自己的居所干净整洁;你可能整日奔波操劳,但是没有理由不学会适当地放松自己,调节身心,如果你真的珍爱生命的话。相比之下,古人在物质生活水平那么低下的情况下,能创造出精致的养生之道,从本书所讲的修身学说,到中医养生、再到园林艺术等等,并不仅仅是一些有钱士大夫的个人嗜好,也与他们对生命的理解有关。那些英年早逝的精英们,如果多一点生活情趣,或可以分散一下精力,重新认识生命的价值,而不至于没日没夜地工作,导致悲剧发生。

有一段时间,我每次上班,要穿越好几块交通拥挤的地段,有时走在马路上感觉很危险。有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成天车水马龙、十分繁忙,很多人大胆闯红灯,我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走还是停。后来发现还是走节省时间,于是跟大家一起走,甚至小跑。这样过马路有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东张西望,非常紧张。有时候,因为心里有事,急于早点赶到单位,就更加匆忙,甚至顾不了那么多交通规则了。经过几次惊吓,我忽然想明白,我们固然有理由怪交通规则不合理,怪大街上的行人、车辆野蛮,但是,怪别人并不能拯救自己啊!应该明确自己当以什么样的心态赶路,至少不应该让自己处在一种紧张、不安的状态。换一种心态来思考,感觉问题可能还是出在自己的一颗心太忙。成天到晚赶、赶、赶,差点连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真的有必要吗?为什么不可以慢条斯理地走,把过马路当作一种享受呢?

我们应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才是,因为人生本来就是由无数个平常的分秒构成。应该彻底改变自己的心态,认识到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分秒,包括上班、过马路,都是风景,是生命中跳动的音符,而不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应该从容自若地去享用。我们之所以这样匆忙,主要是因为心里有事,有在我们看来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其实这正是误区所在。等到那些工作完成了,我们又认为还有重要的工作等我们去做,于是投入到新一轮忘我工作中。结果,在我们一生的任何阶段,我们总是有理由认为“现在”是手段,是实现其他更重要的目标的工具,因而都没有被当作过程享受过。我们被一种急功近利之心牢牢抓住而不能解脱,从不会享受当下的人生,就这样一直到老、到死。无数个“现在”过去了,有一天我们忽然发现自己老了,在某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的一生活得是不是有意义。问题不是我们不能享受生活,而是没那份心情享受。说穿了,还是因为缺乏从容的心态。这个思想误区,我们一定要走出来。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要从“养心”开始,即让自己的脚步伴随着生命的韵律,一举一动都符合应有的节拍。用程颢的话说,这就叫做“动息皆有所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