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突击(3)

即便如此,德国空军还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崔可夫曾经这样评论道:“德国空军的猛烈进攻就像铁锤一样,几乎把街道上所有的东西都砸到了地下。”为此,崔可夫调整了部队,并强调在面对德军可能对城市北部发动的进攻时,要小心谨慎,行动要快捷,因为德军几乎没有遭遇任何空中打击,力量非常强大。随着苏军对地形的熟悉,他们很快就适应了城市巷战。在获得德军可能进攻的区域和进攻目标的情报后,崔可夫马上意识到,如果德军在进攻初期就占领马马耶夫岗,并在此建立一个火力基地,然后从马马耶夫岗下方向苏军守备部队的左右两翼发动进攻,那么苏军根本无法抵抗。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曾认为,防御必须主动实施而不是被动进行。对此,崔可夫也深信不疑。于是,他决定先发制人,对马马耶夫岗发动进攻。他命令左翼的罗季姆采夫的近卫第13师向德军阵地发动进攻,右翼的第284西伯利亚师向马马耶夫岗南端发动攻势。同时,戈里什内指挥的步兵第95师向马马耶夫岗的东侧斜坡突击。进攻定于9月27日6时开始,以长达1小时的炮火准备拉开序幕。值得一提的是,崔可夫的第166号命令是这样结束的:“我再次警告所有单位或兵团的司令官,不要在战斗中以整个单位如连、营的规模投入行动。进攻应该主要以配备冲锋枪、手榴弹、混合燃烧弹和反坦克步兵的突击小队来组织。”苏军的组织方法与德军截然不同,虽然德军司令官也已开始敦促手下组成突击队,但仍是以师和团的建制为基础。

在近距离战斗时,当一方发动进攻时,另一方必须积极进行防御,碎石、堑壕,特别是建筑物内的坚固支撑点都能形成有效的防御工事,这对防御一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德军发现巷战中战场的拥挤和狭小等特点极大地降低了大规模部队实施一体化协同作战的能力。由于崔可夫及时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强调苏军必须以小规模的步兵小队来实施突击,保持足够的快速机动性,具备同时发动进攻和组织防御的能力。在斯大林格勒,突击队是苏军的基本战斗单位。崔可夫认为突击队是混乱无序的巷战的产物。突击队将独立行动,完成师级指挥官下达的作战任务,后者则依次接受崔可夫下达的命令。这一作战原则将是第62集团军实现作战目标的有力保障,这是斯大林格勒的形势所迫,也是客观条件所要求的。由50~80人组成的突击队被分解为三个相互依赖的分队:强击队、增援队与预备队。

由8~10人组成的强击队是突击队的前锋部队,其作用是渗透进入敌人的阵地――堑壕系统或建筑物内,然后消灭敌人。强击队员装备机枪、手榴弹、匕首和短柄铁铲,在近距离作战中,铁铲可以用作斧头向敌人发动进攻。强击队队长也是突击队的队长,他携带一枚信号弹,一旦强击队进入敌人阵地内,就要发射信号弹。负责消灭敌人并立即占领有利地形阻止敌人反攻的增援队在发现信号弹后,马上对占领的目标展开战术防御。增援队的人数通常在20~25人左右,装备大量的轻机枪、重机枪、反坦克火箭、镐、铁铲、迫击炮和炸药。增援队往往配备战斗工兵,他们在实施防御与组织进攻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预备队配备约30~50人,任务是阻击敌人发动的进攻。此外,一旦强击队和增援队遭遇敌人的顽强抵抗,预备队还将立即向他们提供后备人员支援。为了使队员能充分理解突击队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一重要性,士兵们往往会在每个队中轮流战斗。在近距离战斗中,侦察、突袭以及快速运动是取胜的重要因素。确定敌人的雷区、火力点或盲区,以及夜战中在迷宫般错综复杂的堑壕内、碎石瓦砾中和被破坏的建筑物内发现敌人的位置都是突击队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崔可夫的“手榴弹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突袭与快速运动,因为它要求覆盖区域不能超出27米―――手榴弹的投掷距离。崔可夫还对军队进行三分钟内进攻、清除敌人、占领并巩固阵地的训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