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面子一斤值多少钱?

无法插话,被迫买了整套化妆品

假设你今天走进一家从未光顾过的鞋店,看中一双非常中意的鞋子,店员表示这双鞋只剩下一双,而且没有打折。虽然你很喜欢这双鞋,但是觉得价格实在有点昂贵,这时,店员竟然自顾自地将鞋子拿到柜台准备结账,请问你会有什么反应?

□ 不好意思拒绝,直接付账

□ 向店员表示有折扣才愿意购买

□ 回绝店员,继续逛其他鞋店,货比三家不吃亏

实际上,遇到这种状况,会“不好意思拒绝,直接付账”的人,想必有很多。检视日常生活,是否有很多类似的情境,导致自己把钱花在不该花的地方?

有时候,只因为你多看了某样架上的商品两眼,就被老板留住,以三寸不烂之舌鼓动你买下;虽然你不是非常想要那样东西,可是聪明的老板已经打好发票等你掏钱。当时你却实在没勇气不买而掉头就走,只好硬着头皮买了。

另一种状况是,女性消费者逛街时,经常会遇到专柜小姐主动赠送护肤品的试用装,只要你一伸手接下,对方就会以协助填写问卷或个人资料为由,把你带到一个不知名的小专柜前,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各种美容产品,让你连插话的时机都找不到,而且,这些产品每一项都所费不赀。通常,等你意识到想脱身的时候,已经在这个不知名的专柜前停留了二三十分钟。眼看着柜台上的瓶瓶罐罐,还有专柜小姐推出的大量半买半送的赠品,没有勇气拒绝的人,只能乖乖掏出信用卡,或是付出一定金额的订金。

店员热心接待,让你觉得亏欠?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齐欧迪尼(Robert B. Cialdini)认为,消费者对于某些营销手段会产生依从心理。其中,人们普遍受到“礼尚往来”原则的影响,只要受到他人的付出,心会产生回报对方的义务;即使对方只是略施小惠,也会让我们难以拒绝。当我们遇到有心利用这种心态来谋利的人,往往会陷入不平等的交换关系。

回到前面提到的例子,没有心理防备的消费者,手中突然接下免费赠品,自然会认为填个数据只是应该帮的忙,最后甚至会觉得,若不消费,实在过意不去。我们到店里一连试穿了好几件衣服或鞋子,店员一边忙进忙出,帮忙找适合的尺寸,一边热心给予搭配建议,这时我们好像也会觉得,至少要买点东西,才不会让店员白忙一场。

人情力量,经常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拒绝,甚至担心拒绝对方会显得自己小气,觉得没面子,这些心态都是害自己钱包不慎“失血”的罪魁祸首。碍于面子,我们往往会损失许多省钱的机会。

只要开口,就有机会赚到一日工资

一项关于杀价经验的网络调查显示,25.1%的受访者在消费时“一定会杀价”或“经常杀价”,60.2%的受访者则表示“偶尔杀价”,也有14.7%的受访者回答自己“不曾杀过价”,显然,消费者对于杀价仍心有顾忌。另一项调查则是关于受访者对于杀价的看法,81%的受访者认同杀价是为了省钱,然而,却也有11.3%的人认为这是一种丢脸的行径,甚至有2.4%的受访者回答这是落后国家的行为。

尤其是男性消费者,他们对于杀价这件事常常拉不下脸,认为没差多少钱。但是,一件上衣若能从1 790新台币杀到1 690新台币,相差100新台币,就相当于台湾工读生1小时的时薪;一台手提电脑若能从21 000新台币杀到2万新台币,换算下来,省下的1 000新台币,也相当于台湾普通上班族一天的薪水。

只要开口砍价,就有机会省下钱,这可比赚钱更容易。把曾经消费的记录列表计算下来,会发现如果每次结账都能少个几十元或几百元,累积起来是一笔大数目。相对而言,无形的“面子”,似乎并不值钱。

丢脸又怎样?我要实质的折扣

为了有效减少日常开销,放下外在形象是必备的心理态度。日本作家中岛隆信在著作《欧巴桑经济学》里,对此作出了很有趣的诠释: 社会上最懂得省钱的人,只做效益高于成本的行为,而且毫无顾忌。

欧巴桑购物的时候大摇大摆走进店里,拿拿这个再看看那个,从表情和动作都绝对看不出她喜欢哪一个。她往往走遍整条街,在心里比完价,最后才会挑一个仿佛很勉强才看得上眼的东西。而且,明明标价就写在上面,依然开口问老板这东西多少钱。不管这家店到底是不是真的实行不二价,她照样能把老板报出来的价钱砍掉一半。而且,即使东西都已经被拿到结账柜台,也包装好了,只要价钱不满意、赠品没拿到,也敢说走就走,“那我不要了!”重点是她真的不要,而非摆样子等着老板再降价,丢脸有什么关系?

学习欧巴桑的省钱术

在旅游景点,欧巴桑们会围在土产贩卖部用力试吃、品评、杀价、要赠品;在百货公司,她们则聚在服务中心斤斤计较发票点数与赠品的兑换规则,可以换到的东西不管尺寸大小、实用与否,先拿再说;在旅店,她们会将所有免费用品全部带走,包括牙刷、牙膏、毛巾、免洗内裤、沐浴乳、洗发精、茶包、速溶咖啡……就连在马路上,她们也要向发试用包或面纸的人多要几包来用。

最常见的是在喜宴场合,欧巴桑们不仅会扶老携幼合家光临,还大呼小叫要服务生拿塑料袋过来打包,这一桌包完还会直接去下一桌,即使跟那桌的客人根本不认识,也敢开口要走没吃完的剩菜,连啃剩的骨头都不放过,说是这正好给家里的狗狗加菜。

放下面子,可说是一种最佳省钱方法,第一次做,你可能觉得很别扭;第二次,还是有点腼腆;等做了三次以上,你已经驾轻就熟,完全无视旁人惊奇的眼光。

大部分人常犯的毛病,就是努力想撑起面子,结果却赔光了里子。这种保面子、输里子的做法,一定无法长久。

王永庆坐破沙发,“没有面子问题”

从卖米起家,用一根扁担挑出2万亿新台币企业帝国的大企业家王永庆,带领公司与全体员工,熬过多次经济低迷与金融危机,最了解面子根本不值钱这个道理。

他办公室里的沙发皮破了,他仍然不换,朋友觉得奇怪: 若是有客人来访,岂不是有些挂不住面子。于是就问他为什么不换。王永庆理直气壮地说:“你如果看不起我,你就不会到我办公室来,这里根本没有面子问题!”

不少高级经理人为了体面,出差总是坐商务舱,甚至头等舱,王永庆却以身作则,规定公司员工出差只能坐经济舱。他认为,搭头等舱只是“吹牛、花公家的钱”,价格又贵好几倍,不管是搭经济舱还是头等舱,都是同时到达,两者的价值是一样的。

对王永庆来说,懂得精打细算,才是勤劳朴实的体现。他说:“勤劳朴实,不是小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警觉,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王永庆的子女也继承了他的朴实精神,并实践在生活上。他的女儿王瑞华外出吃喜宴时,也会当着所有人的面说要打包,丝毫不以为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