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报国为己任
几乎所有有关领导力的案例都能证明一点,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深知建立共同愿景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愿景的建立和完善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而且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但是,比这些观念更重要的是,团队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自始至终真心相信企业的愿景。
2006年,柳传志在中欧工商学院发表演讲:“很多企业不太注意愿景,但实际上愿景很重要,关键是你是否真心相信你的愿景,真的往这方面去做。真心想要做未必做得成,但是有做得成的可能性。如果不真心看中愿景肯定做不成。20世纪90年代初,联想提出三条愿景: 第一条是要做一个长久的公司,要做百年老店,并不急于一下子很出名,利润很高,然后就垮了,这是第一条最重要的愿景;第二条是要做一个有规模的公司,要有国际化的市场地位;第三条是要做家高技术的公司,不想什么赚钱做什么。回顾联想的发展过程,虽然时间过了20多年,营业额和市值都翻了成千上百倍,但这些愿景一直没有变化,它们一直激励和鼓舞着联想人。”
柳传志总是把联想的未来与中国的信息产业、中国的高科技产业、中华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起。你可以认为这是柳传志的一种策略,正是靠这种策略,联想获得了国家上下广泛的支持。你可以认为这是柳传志那一代人的梦想,因为柳传志那一代人经历过“文革”,深感振兴中华的重要性和意义。
当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微机市场遭遇“八国联军”入侵之时,很多企业承受不住压力,纷纷改弦易辙。而柳传志却对刚刚出任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的杨元庆说:“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实际上我们已经充当了民族计算机工业的旗手。至少也要拼命赌上一把,就算牺牲了,也要慷慨就义。”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如果中国完全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说到底又会怎么样呢”?之类的问题时,柳传志激奋地说:“没有什么怎么样,任人宰割罢了。”
不久,他又以一番入情入理的言论表明了联想的态度:“我们已经开始考虑所谓撤退的问题。如果确实挣不到利润,我们只有忍痛放弃联想国产微机的品牌。这当然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我们已经注意到生产整机的几个大厂家从去年到今天为形势所迫,基本已经放弃了原有的品牌,通过和外国公司合作的方式打出了新的品牌。我们自己是企业,所以非常理解这种企业行为。但是如果我们也放弃联想品牌的微机,有可能国产微机就完全不存在了。”
在听完了柳传志一半表决心一半要条件的话后,时任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很是感慨。当时中国的电子工业在胡启立的主持下进入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但同时整个行业也存在着危机,那就是海外品牌大举进入,同时国产品牌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不少品牌因此采取了与海外品牌合资的方式以确保自己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联想的举动无疑让包括胡启立在内的政府官员感到欣慰,同时他们也获得了更多的政策回报。媒体也对联想的举动表示了支持,《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联想高举民族工业大旗的行为。这让联想这个品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化浪潮来势之凶猛已非昔日海外品牌可比。在成为国内IT业的领军企业之后,曾经誓死捍卫民族工业的联想又一次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IT企业走向全球的急先锋。2003年全面启动的更换商标,标志着联想国际化大幕正式拉开。一路走来,尽管曲折坎坷,却让人在热血沸腾之余对联想心生敬意。
而联想顶替海尔成为奥运顶级赞助商和对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并购犹如一套组合拳,更加大了联想国际化成功的系数。外界对联想成为奥运会顶级赞助商的举动仅保持谨慎乐观。毕竟,这不是一笔小的投入,如果按照以往的现金赞助费和支持费用1∶3的比例,那么,付出6500万美金赞助费的联想一共要掏26亿美金进行相关活动。这不是一个小数字,相当于联想将近两年的利润。但是为了实现打造全球金字招牌的梦想,柳传志认为这么做是必需的也是值得的。
虽然在国家大力支持的冲击世界500强的6家种子选手中并没有联想。不过,联想却在2008年以非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身份率先撞线,为国人圆梦。柳传志不可能有未卜先知的能耐,但他却有着不断造梦并不断圆梦的能力: 他梦想联想可以造自己的电脑;梦想联想可以成为中国计算机产业的领袖企业;梦想联想可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全球顶级品牌……柳传志始终坚信这些梦想会实现,并把这种信念传递给联想集团中的每一个成员,从而让联想始终能保持昂扬的斗志和激情,知难而上,一往无前。
在联想控股的网站上,联想控股的愿景格外醒目: 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重,在多个行业拥有领先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控股公司。
随着联想集团把总部设在纽约,开始成为一个有上万海外员工,有一半高管由海外职业经理人担任的国际化公司,柳传志发现,在联想集团谈民族产业、谈产业报国多少不合适了。但这不妨碍柳传志把“以产业报国为己任”这样的话语写进联想控股的自我介绍中,这是一种多么豪迈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