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者(2)

 

这一天似乎已不再遥远,冬天的脚步总是不经意间悄然来临。过去的几十年间,由于世界各主要地区均未建立国家间的刷卡结算平台,才让万事达和VISA有机会坐大,终至垄断全球。但近年来中国银联在国际上的成功拓展,不仅打破了旧有的格局,还产生了巨大的“赚钱效应”。更重要的是,中国银联的组成形式和赢利模式为别国提供了很好的模板,只要各国都有心要做,分分钟就能把万事达和VISA挤兑出局。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就是这两大机构的终结者。那么,谁才会是他们的拯救者呢?如果我说也是中国,你会不会感到奇怪?其实这不奇怪,答案就在美国的另一家信用卡机构——美国运通身上。

同样作为国际信用卡机构,美国运通无论规模、名气还是影响力,都跟万事达和VISA不能相提并论。但它与后二者有本质的不同,由于它自己发行信用卡,相当于一家发卡行,所以签约商户支付的佣金大头归它,自然无需向持卡人收费。而万事达和VISA自己不发卡,等于只纯做收单中转的生意,商户的佣金被各家发卡行拿走,它们就只好向刷卡人收钱。这种区别使得美国运通与各国不存在利益冲突。

说起运通卡,它在特定人群中的认知度,其实丝毫不亚于万事达和VISA,因为它锁定的是高端消费者。尤其是运通百夫长卡(Centurion Card),那更是全球公认的富人身份象征。由于美国运通能为各国带来高端人士的奢侈消费,所以它在美国以外不仅不受打压,反而大受欢迎,有的国家甚至还以本国国民拥有多少张运通百夫长卡作为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标志之一。有好事者还编制了“百夫长指数”,用各个国家拥有的百夫长卡总量及每年的增减变化,来反映世界各地经济的景气荣枯与财富流转。据说,这个指数还相当受人重视呢!

无论是百夫长指数受人重视,还是百夫长卡遭人待见,无非是基于这样的社会逻辑: 当今世界,财富的积累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非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奢侈消费,而这类消费又主要来自于富人阶层。现实的统计数据似乎也很支持这个逻辑。如果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个人或家庭净流动资产不少于100万美元”这个富人标准,那么全球富人数量的年增长约为7%,而全球奢侈品消费则每年增长8%,两个数据如此接近,应该不是巧合。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这个数据,则又会看到另一番景象。近年来亚洲的奢侈品消费成长是全球的两倍——15%,而中国又是亚洲的两倍——30%。也许这个数据的精确度值得怀疑,但它的数量级是毋庸置疑的。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富人数量也在以同样的倍数成长呢?我不得而知。但中国富裕人群队伍的迅速壮大和中国高端消费的成长力道惊人,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正被中国银联四处蚕食市场的万事达和VISA来说,只有回头面向中国的高端消费市场寻求拯救,大概才是正途。

其实,他们又何尝没有看到这一点呢?就在欧盟宣布可能会处罚万事达之后没多久,万事达就发布了最新一版针对大中华市场的电视广告,广告主角是一对华人面孔的金领潮男潮女,刚从国外旅行归来,正陶醉于血拼的战果,画外音随着一件件名牌商品的展示,喋喋不休地解说:“上衣,××牌,×折,伦敦买的;手袋,××牌,×折,巴黎买的;帽子,××牌,×折,纽约买的;化妆品,××牌,×折,东京买的……”

虽然广告的表现手法相当庸俗蹩脚,制作也非常粗糙(大概是匆忙赶制的),但其改变诉求对象和卖点的意图可以说是昭然若揭。显然万事达也很清楚自己的软肋所在,如果各大发卡行都在拼命宣扬刷卡消费不仅方便,还有更多的超值享受与优惠折扣,那么一向只取不予的万事达、VISA等,又将如何面对日益残酷的竞争?为今之计,也只好放下身段,改变策略,改善形象,即使是那么的不情愿。不过,有一点倒是没变,就是万事达那句著名的中文广告语:“万事皆可达,唯有情无价。”

可这话现在听上去怎么觉得有点儿讽刺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