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译文】

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顾及荣誉耻辱。

粮食五谷,是吃饭的硬道理,也是人们道德礼义的基础。

《史记·货殖列传》解释管子的这句话说:“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中国以往的文人大多说《管子》这部书是后人所作。因为管子生在儒家鼻祖孔子之前,如果管子说出了“礼义”二字,孔子就不是“礼义”的首倡者,这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所不容许的。

其实,如果读一下管子的礼义之说,与儒家的礼义道德是不同的。管子的礼义之说是建立在物质之上的,并不是单纯的说教。从对象上来说,孔子的礼义道德是要求人民遵守,而管子则要求统治者对人民创造礼义的基础,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

因此,管子的礼义之说是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来讲述的,《管子》首篇《牧民》就开宗明义地讲述了这番治国之道、牧民之道。从立意的高度而言,这比孔子单纯的道德说教要高明得多。

在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首先要想一下为员工做了些什么,满足了员工哪些基本物质需求,如此礼义道德才有物质基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