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章要讲讲士师统治以色列时期希伯伦部落的故事,要谈到许多流血战斗,我们不得不描述许多残酷可怕的事件。另一方面,犹太人的生活也有非常迷人的一面。
这方面的情况,我们现在就讲给你听。
有个叫以利米勒的人,住在伯利恒城里。他的妻子叫拿娥米,两个儿子分别叫基连和玛伦。以利米勒家里很殷实,但一场饥荒席卷了伯利恒地区,使他沦为赤贫。
路德与拿娥米往故土前进他有个亲戚叫波阿斯,家境富有。不过,以利米勒不愿屈尊去乞讨。既然不愿伸手求助,他就带着妻儿移居到谋阿布,在那里开创新的生活。
以利米勒辛辛苦苦地劳动,却不幸得急病猝然故去,留下妻子拉扯着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很懂事,他们帮助母亲干农活,长大后,他们娶了附近谋阿布村子里的姑娘为妻,并且打算结束在外国侨居的日子,尽管周围的人们对他们很友善。
可是,基连和玛伦似乎继承了父亲体弱多病的遗传,都染上了疾病,时隔不久便相继去世。母亲伤心欲绝,决定返回故乡,在乡里乡亲中度过余生,那里有她从小就认识的人,有她熟悉的语言。
她非常喜欢自己的两个儿媳,可是,平心而论,她不能要求她们跟她一起走。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儿媳们,基连的遗孀娥耳巴表示赞同,对她来说,离开故乡是不明智的。她深情地向拿娥米祝福道别,就在谋阿布地留下了。
第十章善良的路德玛伦的遗孀路德却不愿离开婆婆,丢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她已经嫁入了以利米勒家,为了丈夫而离开了族人。她决心留下来陪伴拿娥米,她觉得自己有责任这么做。她声言,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能把她和已故丈夫的母亲分开,说罢,便和婆婆温柔地拥抱在一起。
婆媳俩前往伯利恒。她们一无所有,没钱买食物。好在许多年前,立法者摩西充满智慧,考虑到饥民的苦境,他曾立下规矩,规定收割后遗落的谷穗,必须留给贫苦人。农夫有权得到所有谷物,但在收割过程中遗落下的零星谷穗,属于无地者所有,这是他们的天赐权利。拿娥米和路德到达伯利恒时,正值收割时节。
以利米勒的亲戚波阿斯,正带着手下人在地里忙着。于是,路德跟着拾穗者拣谷穗,好给拿娥米弄点儿吃的。
路德就这样,路德拾了好几天。
在伯利恒的犹太妇女中间,路德是个生面孔,因此,人们就打听她的情况。不久,每个人都听说了她的故事,最后,她的故事传到了波阿斯耳里。他很好奇,想知道这个姑娘究竟怎么样,就找了个借口,说是要查看自家的农田,乘机与路德攀谈。
当时正是吃中饭的时候,波阿斯请路德与他和农人们一同坐下,她想吃什么就给她吃什么。
路德只吃一点点,剩下的拿回家给拿娥米吃,因为婆婆年纪太大,无力劳动。
第二天一早,路德回到地里拾穗。波阿斯不想伤害她的感情,但还是想减轻她的劳苦。于是,他命令手下人收割时不要太仔细,一定要在地里遗下足够多的谷子。
路德劳动了一整天。到晚上,路德准备把拣来的谷穗带回家,却发现拾到的谷子多得搬不动。
路德把事情的经过告诉拿娥米,她是如何遇见波阿斯的,又是如何在一上午拾到的谷子比以往一个星期还多。
拿娥米非常高兴。她觉得自己活不了太久了,希望波阿斯能娶路德为妻。这样的话,这姑娘今后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归宿。是啊,路德是个外国人,但如果她嫁给远房亲戚波阿斯的话,她就可以成为犹太大家族中的一员,而且,人人都会喜欢她。
事情就这样成了。首先,波阿斯买下了原属于他的亲戚以利米勒的土地,根据摩西的律法,他有权这样做,这条律法就是为保护农民、抵制高利贷者而定的。然后,他请求路德做他的妻子。
路德接受了波阿斯的求婚。拿娥米和路德夫妇一起生活,直到去世。
拿娥米去世前,看到了路德的长子降生,孩子取名叫俄备得。
俄备得成年后,娶妻生下了耶西,耶西的儿子叫大卫。大卫成为犹太人的国王,他的直系后代中,有个叫马利亚的,就是拿撒勒木匠约瑟的妻子。
这样说来,耶稣还是路德这位高尚女性的后裔。路德心地善良,在这颗善心驱使下,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去照顾同样善良的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