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喀尔巴阡山脉和波罗的海环抱之中,波兰一直处在贪婪无比、掠夺成性的邻国之间。在十个世纪的进程中,波兰一直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包括自中世纪以来欧洲所经历的重大移民运动、民族冲突还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变化。
这个国家曾多次遭受敌人攻击、占领,甚至一度从欧洲版图上消失。但不管怎么说,它还是幸存了下来,总将自己的身份保留得完好无损。因为波兰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结,特别是在受到外来压迫者的威胁或统治时,这种情结表现得最为明显。波兰历史就记载了在外来统治下,人民发动的一次又一次爱国起义。不管代价如何,波兰人总会誓死捍卫祖国。波兰是个幸存者的国度,在数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中,没有什么世俗权力可以摧毁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在父亲的教诲下,克里斯蒂娜成了一名技艺娴熟的女骑手。那时在她生活中,马厩成了她的精神家园。再也没有什么比坐在马具室里,倾听马童、马夫闲聊更让她开心的了。克里斯蒂娜骨子里有一种对宝马良驹本能的喜爱,这是基因上的返祖现象。她那些辞世良久的斯卡贝克家族的祖光就是在马鞍上度日,也是在马鞍上咽下最后一口气的。
有人仍然记得克里斯蒂娜参加的第一场比赛。那时她只有十岁出头,宛如羽毛一样轻盈。她体重太轻了,以致最后获胜的赛马的主人博宾斯基上校克里斯蒂娜后来在开罗遇到了博宾斯基上校,他在那里指挥着喀尔巴阡轻骑兵部队作战。心里暗自纳闷,这小姑娘在终点究竟该如何勒住赛马。看到克里斯蒂娜在比赛中遥遥领先,博宾斯基上校突然灵机一动,他命人把克里斯蒂娜骑的那匹赛马的伙伴带到赛场上。当克里斯蒂娜策马飞奔到终点时,赛马看到了自己的伙伴。正如博宾斯基上校所预料的那样,赛马立刻就止住了步伐。
正是在马厩里,克里斯蒂娜首次遇到了小安德鲁·科尔斯基。安德鲁的父亲从自己的庄园瓦布涅把儿子带来和十岁大的克里斯蒂娜玩耍,而他则和斯卡贝克伯爵商谈农事。瓦布涅庄园归塔尔诺夫斯基家族所有,后来成了斯泽普泰基家族的财产。
安德鲁对这次见面的记忆非常模糊。他只记得有过这么一回事,记得自己喜欢盯着斯卡贝克家里的马群看。因为和克里斯蒂娜一样,他也爱马如命。从三岁起,他就一直骑着自己的小马驹玩耍。这次普普通通的会面对安德鲁或克里斯蒂娜都无关紧要,但却引起了命运女神的极大兴趣。她忙着在这两个孩子之间穿针引线,直到终于有一天,两人的命运变得息息相关,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
如同斯卡贝克家族一样,科尔斯基家族属于波兰的地主阶层,他们和许多著名的波兰家族都有联络。克里斯蒂娜的家人喜欢从政,做些慈善活动,但科尔斯基家族却更侧重于精神追求。他们信仰坚定,激情似火,为了实现信仰敢于反对任何压迫,这使那些压迫者深感头疼。
科尔斯基家族最早居住在立陶宛。1863年1月起义爆发时,安德鲁的爷爷毅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血淋淋的战斗中去。和许多朋友一样,他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在那里,他邂逅了也处于流放之中的普措伊勒基家族。小伙子爱上了索菲·普措伊勒基,这对年轻的情侣就迈入了婚姻的殿堂。
当他们最终获准返回波兰时,却发现科尔斯基的家产被充公了,不过索菲家的却幸免于难,所以小科尔斯基就租借了一块土地,精心照理,经营得非常成功。
科尔斯基的妻子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学习波兰语,能读书写字。既然那时根本无法得到波兰语课本,她就尝试着自己撰写教科书。科尔斯基妻子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她勇敢地从编写课本,转而创作小说,最后成了一位著名的爱情小说家。
科尔斯基夫妇生育了几个孩子。其中两个男孩身体强壮,长相俊美,但小儿子斯坦尼斯拉斯却身材矮小。因为幼时患了小儿麻痹症,他终生遭受跛足的折磨。虽然身体残疾,这却没有妨碍他在学术界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他获得了农学和化学双博士学位,还一度成了克拉科夫大学的校长。他非同一般的成就在于:他成了骑士贵族的一名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