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的河流

2005年8月《碧血剑》开始筹备,马总跟张Sir说,除“风清扬”外,“穆人清”也是他很喜欢的武林高手,要张Sir把角色留着,他准备亲自来出演。

也许马总只是说笑,可张Sir当真了,让我盯着这件事。

我隔三差五给马总发信息,拿拍戏各种好玩的事“引诱”他,还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但最后马总还是没有来演,他说:“其实我是真的想去演,可张英死活不同意啊。”

结果马总最喜欢的两位大侠“风清扬”和“穆人清”都是由“剑侠”于承惠老师一人给演了。于老师当时已过65岁,但依然仙风道骨,对武术的哲学思想也有很深刻的研究。他最漂亮的是一脸洁白的长须,用张Sir的话说:“没有一根杂毛”,“还省下了化妆费”。

虽然马总没有来演“穆人清”,但还是来象山探过班。

那天是海钓节,马总带着几位阿里巴巴同学,探班后和大家一起乘大快艇去“中国沿海最东边”的小岛海钓。

中饭要在孤岛上吃,岛上啥也没有。船上只带了锅子、炉子和淡水,钓到什么吃什么,钓不着就挨饿。

大家都觉得特别有意思,有挑战性。

结果那天钓到最大海鱼的是当地旅游局局长,钓得最多的是马总,阿里巴巴最痴迷钓鱼的谢世煌表现平平。谢同学是阿里巴巴十八“方的”(Founder创始人)之一,他的梦想就是“钓遍全世界”。有一回去澳大利亚休假,他哪里也没去,就在同一个地方钓了5天鱼,我听说这事后恨不得揍他一顿,这鱼也钓得太“奢侈”了。

因为乘大快艇去岛上需要一个多小时,所以来回的路上我们就在船上打牌“斗地主”。

同去的还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打牌很踊跃。他说自己打牌很有天赋,学了没几回就“打遍公司无敌手”了。结果几圈打下来,就他一个人输,5手“炸弹”在手他也打不赢。

他很郁闷,想不明白,下船坐了半小时的车到宾馆时还在问:“马云,最后那一副牌,如果我炸了你的三个‘2’结果会怎样?”

马总“语重心长”地拍拍他的肩膀,说:“这不是炸不炸的问题,问题是今天和你打牌的都不是你的员工。你有没有听说过,局长退休的第二天,所有的‘强项’顿时消失,桥牌、围棋、乒乓、象棋……那是因为没人再让他了,哈哈!”

我很想说出这位企业家的名字,为了咽回肚里,我还咬碎了两颗牙齿。

有好几年的春节,张Sir都带李亚鹏和尤勇等演员来杭州玩,其中必不可少的“重头戏”就是和马云一起看房子。他们对此乐此不疲,“桃花源”,“富春山居”……只要有人推荐,一个也不放过。

当时这些楼盘都还在建设中,春节时建筑工人放假,我们就偷偷翻墙进去看实样,一天房看下来,满身都是灰尘。每个人的看法都不相同,比如有人认为“桃花源”好,后来就买了。尤勇却说:“太偏了,这里跟杭州根本没有关系!”……

马总有时会带阿里巴巴的骨干去明星下榻的宾馆,让他们和明星合影聊天,作为对他们努力工作的“奖励”。

马总一向很幽默,跟明星们熟了就常开他们的玩笑。记得有个明星说为了锻炼身体,慢慢地已经可以冬天洗冷水澡了。马总说:“这不稀奇,你要慢慢加温,最后可以洗开水澡,那才牛!”

有一年马总获得了“浙江十大经济人物”的称号,张Sir被邀请给马总颁奖。颁奖前张Sir一边和朋友吃饭一边想颁奖词,大家七嘴八舌,最后张Sir还是采用了我的建议:“……网络很拥挤,马云之所以能冲出重围,是因为他有一副好身材……”第二天杭州各大报纸都登了这则笑侃。

2006年《鹿鼎记》里扬州的戏都是在观潮胜地盐官拍的。因为离杭州很近,所以拍摄期间我们到杭州参加了马总的生日晚宴。马总也有一晚来剧组探班,因为整个宾馆都住满了,马总就跟张Sir住了同一间。第二天早上还跟张Sir打了一场高尔夫球。

由于当时两人都打球不久,兴趣较浓,所以打赌说谁输了要双手作揖,大声叫对方三声“师傅”。我记忆中他们打了三回赌,每次都是马总小胜,张Sir为此很生气!

马总不仅幽默,聚会的时候还会不时给大家出一些动脑筋的小题目,当别人答错或摸不着头脑时,他就会开心地前仰后合,手舞足蹈。题目大多忘了,只记得其中两个:

第一个:鬼子进村后抓了全村人,人人都得从桥上走,到桥中每人要说一句话,如果是假话就要被砍头,如果是真话,就要被推下50米高的桥,下面没水,全是乱石。换作你将怎么办?

第二个:一个房间里有三盏灯,房间外有相应的三个开关,你先在外面按下开关(看不见里面的灯),再走进房间,这时你有什么办法判断出哪个开关对应着哪盏灯?

也许这些题目放在今天大家会觉得蛮简单,而当年刚出现时还是很为难人的。

如果说张Sir的毛笔字“不好”,那马总的毛笔字就更“差”了。有一回全国象棋大赛在宁波举行,张Sir和马总同时被邀请参加开幕式。进场前需要用毛笔留笔墨,马总很“认真”地写出了几个惨不忍睹的字,自己实在看不下去,就在下方署名“张纪中”,然后重写一句,依然惨不忍睹,这回没有署名就进场了。过了一会儿听见后面张Sir在喊:“这字不是我写的,写这么差还署我的名!我知道了,一定是马云干的!”

张Sir在心底里还是很钦佩马总的。记得有一回,浙江为创文化大省请张Sir来座谈,希望张Sir能拍一部反映“杭铁头”努力创业的电视剧,剧本已在创作之中。当时杭州市作协主席是位女士,记得她说:“杭州在改革开放中以温温火火的态度,走出了风风火火的速度。”张Sir说:“杭州已有了最好的例子,马云!如果剧本能写成像马云创业这么精彩,我一定拍。”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