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点进步欣赏法”为孩子增加学习动力
(李婷,小学4年级学生家长)
我儿子小林生性好动,自控能力差,学习不主动,成绩也差。我对他鼓励过也打骂过,但都没效果。他依旧贪玩,不爱学习。为了改变孩子的这种不良状况,去年我多次到学校与孩子的老师交流。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弄明白了孩子学习不主动的根源——缺乏上进的目标——虽然他也希望成为大家赞扬的好学生,但这种欲望很弱,因为他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要想成为一个“好孩子”对他来说太难了,于是他索性回避,他心里缺乏一个能激发他主动进取的形象,因此失去了追求目标。对孩子来讲,他心目中所追求的形象就像一个电脑程序,直接影响着他的行为。如果孩子追求的形象很清晰,他就会认真学习,也能控制自己随意玩耍的心理欲求。相比之下,学习动力不足的孩子,头脑中就没有一个清晰的或者通过努力能达到的清晰形象。要解决孩子缺乏上进心的问题,就必须在孩子心里树立一个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好形象。“一点点进步欣赏法”即是这样一种激励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大目标形象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形象。比如,小林写作能力比较差,为了让他成为一个能胜任写作的学生,我们把目标分成5步。第一步仿写一段,第二步仿写两段,第三步仿写三段,第四步仿写400字的短文,第五步进行400字命题训练。对于孩子每一次的仿写,只要有进步,就给予具体赞扬,赞扬甚至可以夸张一些,如100分加两朵红花。赞扬的原则是只和孩子的过去比,是个体的纵向比较,不要与其他孩子进行横向比较。这个方法很灵。每次小林仿写完,老师都给予具体的欣赏和赞扬,小林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于是,这一体验就成了他下一次学习的动力。他渴望再次得到欣赏和赞扬,于是继续努力去做、去争取。有一次小林生病了,但他执意要去上学,其目的是为了追求那个受表扬的形象。正是这些清晰的小目标逐渐改变了小林学习不主动的状况,促使他一步步向好的方面转变。
“五化”帮孩子设定目标
(梁涛,初中三年级学生家长)
有目标才能前进。我从女儿上初一开始,就对她实施了“目标管理”。我是这样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目标的。一是数字化。比如我们经常让孩子复习学过的内容,“你复习一下英语吧!”“你复习一下数学吧!”简单地跟孩子这么一讲是不行的,因为“复习”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不具体。正确的方法是明确复习的数量,即做几道题,背多少单词,看几页书。想让孩子进步,那么就要具体到进步多少名次,或作文写几篇、写作字数达到几百字等等。二是限期化。比如背100个词组要在一周内完成,没有时间限制,就没有效率。三是决心化。家长永远不要代替孩子成长,而是要和孩子达成共识,帮助孩子制定科学有效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明白应该用什么样的努力、决心和劲头去行动。四是具体化。把目标落实到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学期。比如,对于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可以这样具体实现他的目标:一方面跟着老师上课学新知识,另一方面通过自学补课,做好计划一天补多少,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准能赶上。五是白纸黑字化。把孩子的计划、目标或喜欢的格言警句写出来,贴在显眼的地方,让她经常读一读以提醒自己;每次考试过后,让孩子对比一下自己的成绩排名情况,分析自己下一步有
可能赶超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要合理
(宋方民,某市教育学院副教授)
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是一个可变的心理状态。适当的期望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如果期望过高,孩子可望而不可即,便会造成消极后果。比如,孩子的实际学习水平一般,家长却非要他争第一,这对孩子来说无疑非常困难,孩子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劳而无功,必然会丧失信心。如果家长一味要求孩子去完成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孩子必然表现出焦虑、自卑,甚至恐惧,对家长可能会采取“阳奉阴违”的态度,严重时还可能出现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与家长的交流越来越少,对父母失去热情,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也失去信心。家长对孩子要有合理的期望。所谓合理的期望,就是在成人的帮助下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合理的期望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符合孩子的个性特点,并能根据孩子身心发展、兴趣变化及学习水平的实际状态进行调整。比如,有的孩子进入高一时学习成绩不错,在班里名列前茅,家长便要求他保持领先地位,达到年级前几名或考上重点大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学习优势越来越小,实际水平只能处于中等,但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曾经是班里的优秀生,每次考试仍以是否达到班级、年级前几名为衡量标准,对孩子总是责备、训斥。孩子从失望渐渐到绝望,在痛苦中一天天丧失自信。实际上这位家长应该很好地分析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什么原因造成他目前的学习状况:是因为学习态度或心理因素造成了他学习困难?还是智力水平或学习方法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目前的学习水平是否已达到了最优发展?是否还有未开发的潜能?永远保持年级前几名是否有可能?考入重点院校是否有把握?家长与孩子需要坐下来好好沟通,就学习现状的评价和期望目标的设定等问题达成共识,使孩子对自己发展的内在动机与家长对孩子支持的外在动机相协调,并产生合力。家长对孩子要有恰如其分的估计,既不要盲目乐观,也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你的期望最好能使孩子处于自信而不自满的心理状态。家长对孩子有了合理的期望,就明确了使孩子成为怎样的“龙”和怎样让孩子“成龙”的方法,“望子成龙”才不会是一句空话。因此家长要永远牢记一点:孩子只对自己认可的目标做出积极反应。所以最好不要总对孩子说:“再努力一点,将来一定要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因为这样的要求不容易转化为孩子自己的目标,因为它太笼统,难以用既定目标来对照、检测孩子的行为。为孩子设立的每一个目标,都应该是一个有完成日期的梦想,只有这样的目标,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