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篱菊下锄花泥(1)

陆· 贰

东篱菊下锄花泥

一 隐逸之风

魏晋人的放浪形骸是怎么来的?许多年来,有不同的人从各个角度提出过观点。有人说,这是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在当时政治高压环境下所做出的反弹;还有人说,这是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迷茫。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当时知识分子所处的环境确实非常尴尬。如果你是一个很有理想的知识分子,那么你很有可能被卷入政治的漩涡之中,最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无论嵇康、鲍照这些人有多么悲壮,归根结底,他们的人生遭遇都是一种悲剧。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产生,从魏晋时代开始,一直贯穿到南北朝,当时聪明的知识分子大多选择了对现实的逃避,转而在哲学、玄理、文学、艺术等方面去寻找一个真实的自己。这样一种避世的精神状态,就是著名的“隐逸文化”。

今天我们看整个魏晋时代乃至魏晋之后的南北朝时代,不难发现主流的知识分子阶层很少出现那种敢为天下先、怀抱经世济民理想的知识分子,虽然杰出的文化成就,闪耀在中国历史的史册里,但是那时代的知识分子,就好像是没有家园的灵魂,统统地“隐逸”了。具体到“隐逸文化”的方式上,大家也各不相同,有专门往山林里面钻的,美其名曰拥抱自然,追求真我,其实就是一种逃避。虽然儒家很早就有过关于隐逸的论述,但是这时候的知识分子们,他们的隐逸,与其说是因为儒家提倡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不如说是一种明哲保身的考虑。当然,按照魏晋知识分子的习惯,无论做什么事情,他们总要找一个比较高贵的名头,隐逸也不例外,所以选择了隐逸的魏晋知识分子们,大部分都在其文学作品里不吝惜笔墨地赞美这样的生活,甚至号召大家向自己学习,原本是逃避、明哲保身的事情,在他们的笔下,就变成了超越世俗的高雅,追求自然的尝试。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