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兵报到(2)

3

安安带着崔晓民在专卖店里参观了一圈,崔晓民啧啧称赞:“专卖店的装饰和陈设都很有品位。”

上了二楼的营业柜台,买货和办业务的人摩肩接踵,一直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才轮到了崔晓民。他迫不及待地领了表格,填了个人银行账号,很快就办好了入职手续。手续很简单,交八十块钱,附上身份证复印件,只要不是军人或者特殊行业的人,填好一张表格,就可以成为天润的营销人员了。当然,最要紧是记得带银行账户的复印件,这样公司才好给加入者发奖金。对应聘者的学历、户口、身高、体重、外貌等,没有任何的要求,应该说天润是把走群众路线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唯一一家外企。

崔晓民掩饰不住满脸的兴奋说:“嘿!真是塞翁失马,哥们我今天也终于是外企员工了!”昨天工作还没着落,而今天就是天润公司的代理商了,人生际遇有时候真是不可言说。

“恭喜你,”安安微笑着祝贺道,话锋一转,“不过,天润这个外企可和别的外企不同。”

“嗯,不同是肯定的啦,”崔晓民会心一笑,“哪有一家外企这么宽进的啊!”

“不光宽进,”路安安表情认真地说,“更加严出!”

“严出?”

“对,严出!”崔晓民办了入职手续,安安心里对他多了一层义务——通俗地说,他现在是路安安的人了!

“怎么个严出法?”崔晓民有点疑惑地看着路安安,路安安扑哧一声笑起来,不过马上换回严肃的神情,觉得是和崔晓民好好谈谈的时候了。

“天润加入的门槛不高,但是不代表在天润里成功就很容易。首先,业绩从低到高是3%~21%来递增的,比如说有一个月销售了三千元的产品,就说明你达到了3%的业绩;如果销售了六千元的产品,就达到了6%的业绩,九千元就是9%,依次类推。”

“这个好懂,一听某人的业绩是百分之多少,就大概知道什么级别,多少收入,类似于业务员、科长、副处、正处、局长,由低到高,是吧?”崔晓民补充道。

“没错,”路安安满意地笑了一下,“所以你早上打电话给我说,你这个月要做到9%的业绩,其实压力是很大的,现在改还来得及。”

“不改了,其实我想做得更高。”崔晓民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销售额达到五万元以上、七万元以下,就是18%的业绩;但还没有级别,仍然属于上主任前达到的业绩,有的团队内部为了鼓励这些人,就称他们准主任。到了七万元就达到了21%的业绩,就是系统承认的主任奖衔。”

“太给力了,我工作以后就没了斗志,逐渐失去了目标。所以我还是把这个月的目标定在9%,早上奖衔好啊,不成功没完没了,成功了一了百了。”

“咱们天润的教育培训是一流的,首先,必须树立理想和设定目标,比如,你的五年内近期目标是什么?”

“结婚呗,”崔晓民扶扶眼镜,脸上泛起激动的红色,“到时候要给露菲一个安全的家。”

“再过五年呢?”路安安继续发问,“假设头一个五年计划你圆满完成了。”

“再过五年……”崔晓民显然是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咬咬嘴唇还是说了,“再过五年,如果有一天我儿子问我:‘爸爸,爸爸,你知道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不会拿张图片打发他,而是掷地有声地说:‘儿子,明天爸爸就带你坐飞机去埃及,让你看看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

安安没有对崔晓民的五年和十年规划做太多点评,只是笑笑,表示鼓励。如果说崔晓民的头一个五年计划尚属可努力达成的目标,那么他的十年计划显然是有点头脑发热了。初加入天润的人往往都有这样的豪言壮语——这一点,路安安再清楚不过了,甚至连一向头脑冷静的她不是也曾经这样狂热过吗?行业里的人把这段时间称为“疯狗期”。不过,像崔晓民这么早就“疯”了的,也确实少见。

路安安把随身携带的小相册里自己嫡系部队的排头兵一一介绍给崔晓民。这些人大部分兼职做天润,有几个团队人数比较多的则做全职,比如石静远,她跟安安算半个老乡,来自湖南,有一个小团队;还有宋海涛,以前是做奔驰车的4S店销售的,他有个销售人员的小团队;冯雪珍以前是服装设计师,后来转行销售楼盘,业绩斐然,天生是做销售的好材料;大学生团队的小头目是徐龙,他研究生毕业两年后,全职做了天润;至于施瑶,是安安的大学同学,已经在北京安家落户了。路安安还发展了其他十几个部门,不过,那些部门都还不超过五个人,也不太稳定,被称为小部门。

崔晓民如果发展顺利,有可能成为路安安至关重要的第六条腿,如果势头不够,那就作为其他小部门慢慢培养,因此今天的核心就是要告诉崔晓民如何起步,把新人发展复制下去,这样,就能帮助崔晓民在他身后拴上螺丝钉,崔晓民自然就被固定住了。

在天润里,后面的新人来推动前面的老人前进,老人也就有了责任感来带动新人。这是一种互相消长的力量。

这就像小女孩一般是无忧无虑的,长大成人组建家庭,一旦有了孩子,身上的母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所有的生活重心都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为了孩子而拼命挣钱,努力工作。这就是下一代人对于上一代人的天生的控制力,下一代人就是上一代人的螺丝钉!

饶有兴味的崔晓民指着照片上一个留着光头开怀大笑的男人说:“这是谁啊?”

安安轻描淡写地说:“是宋海涛车行的销售总监,也是宋海涛的优质客户,每个月都消费不少呢。”

崔晓民羡慕地点着头,又指着照片上一个穿着大花裙子的漂亮女孩问道:“这女孩是谁啊?”

路安安顺着他的手指一瞧,是以前团队里走秀时候的活跃分子小严,有一年多不来中心了,于是意味深长地说:“重要的不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多少人,而是以你自己为圆心,你能把自己的网络发展出来多少人,以后见了面再详细给你介绍她吧。”总有一些人流失,每来一个新人,每介绍一次团队,这些旧面孔都好像被冷风吹过的龋齿,让路安安酸酸地疼一下。

“崔晓民,我知道你是有梦想的人,”路安安收起相册,直视着崔晓民的眼睛,“我们做天润事业就是要找到在时间的流沙上留下脚印的人,而不是在沙发上留下屁股印的人。”

崔晓民哈哈大笑。

路安安巧妙转换了话题,正色道:“如果你真的想做这个生意,你能不能答应我四件事情?”

“说吧!”崔晓民一副破釜沉舟的样子,“只要能成功,安安姐,四百件也可以答应!”

“第一个,从现在开始,你要把自己的日用品尽量换成天润的产品。”路安安观察着崔晓民的眼睛,“如果你不了解天润的产品,怎么能做这个生意呢?你使用了产品,感觉满意,才可以告诉别人你使用产品后的体会,这样你就开始学会分享这个生意了。”

“没问题,”崔晓民充满信心,“我刚才交的八十块的手续费在我第一次买产品的时候会免掉的,我肯定用,用什么不是用啊!”

路安安点头笑道:“第二点就是要不断地学习。”

“学习?不就是卖东西嘛,有这么复杂吗?”

“呵呵,是这样的,”她看看崔晓民不解的眼神,“生意是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的,一定是要不断地学习。”说着,安安把一堆书和光盘给他。“第一个月你得找时间把这些学习资料都消化了,能做到吗?”

“哦,这样啊,”崔晓民恍然大悟,“好的,肯定能学完!”

安安笑了,说:“每个月至少要参加四次中心以上的培训会议,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系统来帮助你的。”

“没问题!”崔晓民第一次听到系统这个词,很有兴趣地翻起书来。

“第三件事,”路安安趁热打铁,紧接着说,“看过这些书,你能不能边学边做边教别人呢?并且争取每个月至少影响到一个人,可不可以?”

“没问题!”崔晓民来了精神头,“我电话本都带来了,一会你帮我列名单,分析一下我的目标人群吧。”

“有名单的话,你很快就能出团队了,”路安安很高兴,语气更多了几分鼓励,“我们不是靠个人业绩上奖衔的,而是靠团队的力量。”

安安跟崔晓民到了中心,一起坐下来,分析电话本里每个人的年龄、工作、性格特点,以及每个人来了解天润的最佳契合点。安安对这些人的经济实力和消费习惯也有了大概的了解。至于这个人是否有梦想,是否在寻找发展机会,是需要一对一的深沟通,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