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儒学成功路线图(1)

现在,我们再次回顾《大学》原文,通过下列八个指标的分析,破解曾子为后人设计的成功路线图。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反复阅读与背诵上述文字,你就会发现,这是一条反复循环的自我强化的培训路线,目的是为了通过“八个目标考核指标”:格物、致知图30《大学》的力量结构图

、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化并优化从内心到外向的力量结构(见图30)。

《大学》以修身为中介,向内求证自己的心灵(正心)、意志(诚意),并以绝对真理为武装(格物而致知),从而打造出一个丰满而身心健康、智能发达的个体。个体生命的意义,不仅是自觉、自悟、自立,而是发扬光大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养家而正风气,去治国而惠民众,去平天下而让众生得太平。为此,下面我们就正式与诸位朋友一起解剖这八种力量。

“格物”:塑造知识力量

“格物”一方面指定“格”客观世界、穷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获得客观世界的真知(本相、实相、真相),即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掌握客观规律。按照当代科学的标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理当是格物的顶峰人物。“格物”另一方面指定“格”主观世界,分析、了解人性的内在情感、品格、道德、气质、精神发展规律,从而实现自我欲望管理,真正做好“修身”功夫。

《易经》认为,无极之道(空)生出太极,太极内在的阴阳对立运动而形成四种力量,四种力量的不同结构,组合而成八种性质的现象,八种性质的力量、现象与自然或社会力量进行交错组合,进而形成了万物。道是中国文化各学派的共同理论源头。中国古代将外在的世界分为八类,称为八卦(挂):天、地、日(火)、月(水)、风(气、木)、雷(电)、山(土)、泽(海),表示这是天地间事物本相外现的最大的八个本质特征,是内在的本相和实相的外在表现(外相,泡影),反映的是本质的运动规律(见图31)。这是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循环往复、不断进步的“格物”方法,据说是现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思想来源。

古代印度将生命体分为胎、卵、湿、化四类,也力求理清客观世界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从而为人类自己与外在世界、社会关系方面进行自我定位。古希腊不同的哲学家分别以火、水、数、原子等角度把握认识世界的本原(见图32、33)。

上古圣贤之所以要对世界进行“格物”,是因为只有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搞清楚,人类才能在宇宙大格局中做出真正的自我定位,不再坚持“与天斗、与地斗”的思想,而是发挥“天人合一”,圆融世界,产生与世界宇宙“同呼吸共命运”的智慧。因此,只有人明知自己是宇宙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于宇宙之外的时候,当俯仰天地的时候,我们的心才能够不再发出自大的狂想,才会正确地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相融性,无论是与无情众生还是动物界,都是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者。如果按照现代全息论或者系统论的观点,人类与世界万物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人类是万物生息循环过程中的环节之一。

因此,按照现代结构主义的理解,中国古典的《易经》理论,是时空四维与当事人的情景结合形成的五维结构下的相互关系,因此《易经》的道理超越了一般人的三维空间思维惯性。事实上,《易经》的道理指的是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当事者如何进行内在修养、如何对待自己的定位、如何对待上下左右的相互作用关系,如何在特定的时空背景和时空结构中采取适当的操作,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充分利用乘、承、应、比及错、综、复、杂的八大关系,寻找出避凶趋吉的正确对策。

因此,借用现代哲学的术语,《易经》理论是古典的辩证唯物论,既讲求对客观条件的承认,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对时间、对空间及对当事者的心态和道德要求,全面反映了古代哲学思考的全息性、系统性、共时性、因果性,但又将精神领域中的场态概念、情景概念引入,事实上将人与客观之物的定位与人对自己心灵的定位进行了辩证统一。因此,人类面对的客观之物,不仅有如灿烂星空般宏大,也有如道德律令般的空灵。格物是对外在的客观事物与内在心中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正确认识。

王阳明的心学认为,“心”“物”事实上是统一的,如果心中物欲与天理相通,则心中的思想结构就会与宇宙的规律相通。只有思想到如此境界,我们才能发扬出新的与自然和谐、与自然友好的经济学:经济学不仅是最少消耗而最大收益的学问,更是尽量在与自然友好基础上远离自然而又亲近自然的学问,当心态与自然相通时,经济学将发展成为无限经济学。罗奇格西在《当和尚遇到钻石》中提出了“财富之源,无限经济”的概念。无身、无相、无限施舍,人类才能在经济活动中创造财富,才会健康地获得财富,从而有意义地运用财富。自然所以自然者,不需要人类去保护,因为人类一旦产生“保护自然”的妄想,就会在主观美好的基础上做出伤害自然的动作,要去除人类的妄想,首先要“格”去心中之物欲。

在这里,中国古典哲学与现代环保经济学、古代圣贤与低碳经济学进行了“现场”对话。因此,“格物”,就是让当下的人们客观地认识自然规律,认识到自然之“道理”是人力无法改变的,面对自然力量,人类只能服从与顺从之。只有当人类认识到顺从自然是最好地利用自然时,自然的力量就会自然为人类服务,也即自然的力量成为人类生命质量提高的推动力,如此,人类从此不再是自然物的奴隶,而是与自然进行理论、心灵交流的好朋友。

在现实生活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人们获得“心物一元”的境界各有不同。比如鲜花与牛粪,好像是蒙太奇的组合。我们经常听人说,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上了,其实这是没有吃到葡萄者的心理不平衡之故。酸酸的文人所谓的鲜花与牛粪论,多半是闲着没有事情干的无病呻吟。因为按照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万物都有其生长的道理,鲜花与牛粪放在一起可能是一种怪的现象,但不无道理:鲜花就是依靠牛粪的滋养,才活得鲜艳。如果有人单纯看到牛粪的恶心,就是以主观的看法代替了鲜花的实际需要,有点为花做主的矫情,就会生出善恶二元论来的。

因此之故,20世纪80年代,经常在校园里看到一些不甚英俊的男生(类比牛粪),可以从容挽起美女同学(类比鲜花)并招摇于校园。这可急坏了一些教条主义的学习尖子,觉得这世界变化太快,怎么美女不喜欢帅哥哥了呢?事实是,一些所谓的帅哥哥脸面太薄,连营销自己优点的胆量都没有,结果呢,让别人占了先。因为这些所谓的帅哥哥与才子,根本不如“厚脸皮”的小伙子有竞争力,后者更容易赢得美女芳心。因此,美女们都喜欢上了猪哥哥,能力特别强的孙悟空先生因为脸皮特别薄,可能还每年过光棍节呢。在现实世界中,各种组合,看起来可能匪夷所思,事实上都可能包含了其存在的理由。由于观察者的视角不同,因此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一旦群体情绪生起的时候,往往就是“真理”形成之际,鲜花论与牛粪论就可能形成对立的两派,但他们忘记了,无论鲜花还是牛粪,不过是人类思维“种子”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在本质上万物平等、众生平等,如果想到这点,我们就不会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搞得人心惶惶。

如果我们回归世界的本质进行讨论,生活就会简单,简单才能从容,简单才不为俗事所缠身。“至简至易”,才能直达人生本来面目,因为只要有人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要么是没有搞懂事情的真相,要么是故意为之、另有目的。如果有人说“这个人很复杂”,往往是贬义的,因为这个人很可能喜欢无事生非,搞得大家不爽。

有个大科学家曾经说过,真理或者事物的本来面目是极其简单的,如果没有掌握其规律,外行人看来是很复杂的。现象杂乱无章,但是,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就能发现影响控制事物运动发展规律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力量。因为在自然界,事物运动的力量只是按其本来面目自然而然地运行,这些运动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通过内在的、外在的力量组合,产生不同的现象或者结果。

《心经》上曾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翻译成现代汉语,用接近其原来意思的话表达就是:物质离不开能量,能量也离不开物质;物质即是能量的表现形式,能量也是物质的表现形式。20世纪初,有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好家伙,只是用E=MC2这样一个公式,就把原来看起来似是而非的佛教语言进行了现代化的表述,大家一下子大彻大悟,原来物质与能量间是可以这样“简单”地转换的。这一转换可不得了,因为它在转换过程中发明了原子弹,从而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因为日本人知道,再玩“大东亚共荣”的复杂谎言,只能将其命运“复杂”化。

因此,我们知道了“简单生活”是极高的自我要求,这种要求或者自诩只有经历了人生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后,才能以平淡之心来对自己进行自我修正,即淡泊中明了自己的人生之志,这又与诸葛亮先生有联系了。因此,平淡不平淡,简单不简单。因为我们永远生活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网”中,即使是平淡,即使是超脱,但总是要么与古人联系起来,要么与现代人联系起来。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在平淡中构筑富有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按马克思的说法,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无论是齐家,还是古代儒家自诩的“治国”、“平天下”,都是“简简单单才是真”的最好体现。因为只有简单地生活,我们才可能最接近自然的状态,这时也可能是我们最安心的时候。比如,如果投资者选择的公司盈利模式简单、稳定、可以自我复制,就容易最好地利用资源,以最低的管理成本、最快速地占有市场并能够享受政策带来的最大的好处,投资者也会在享受简单中安心地发财。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