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起于民间,从布衣到天子,对社会弊病看得比较清楚,他认为,“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对于如何建立清明的政治,实现长治久安,他有自己的心得,他说:“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我心里恨透了。如今要严格立法,凡遇官吏贪污蠹害百姓者,决不宽恕!” 此言表达了他铁腕治贪的决心。
对于整肃吏治、反腐倡廉,朱元璋走的基本上是“先教后杀”的路子。教有三种。
一是身教。朱元璋出身贫苦,自小养成了吃苦的习惯,登上皇位后,坚持俭朴作风,以身作则。他不用镏金车杖,宫廷不设女乐,皇宫也没有雕梁画栋,饮宴一概从简。即位之初,他设宴款待开国元勋,席上每人只有一碟炒猪肉、一碗炖山羊肉、几样蔬菜、一壶水酒而已。朱元璋终其一生,宫廷生活都很简朴,而且对嫔妃、子女的要求也很严格,他说:“珠玉不是宝,节俭才是宝。”要求他们饮食要粗茶淡饭,衣服未穿破不得丢弃…… 因此,他在世时,亲属没有人敢铺张浪费、骄横奢侈。
二是言教。朱元璋为了鼓励清廉的政风,对功臣和官吏们总是不吝言辞,几乎到了苦口婆心的程度。
朱元璋登基前夕,听说功臣家的奴仆多有横肆不法者,立即召徐达、常遇春等人,诫谕说:“你们跟随我,起身艰难,成此功勋,非朝夕所致。听说你们的家仆有恃势骄恣、逾越礼法者,不可不治。我希望与你们同心同德,共成大业,保全始终。这类现象,不宜出现。所以我才要告诫你们,家仆有横肆不法的,赶快除去。这就像是治病,一定要除根。如隐忍姑息,终将害及己身。”
1370 年,朱元璋分封功臣,在封爵大典上,他也不忘褒善惩恶。他高度赞扬了李善长、徐达、李文忠、邓愈等人的功绩,同时也指责了一批犯错的功臣:汤和嗜酒杀人,不遵法度;赵庸私占奴婢,废坏国法;廖永忠指使儒生窥伺上意,以邀封爵;郭子兴不奉将令,不守军纪。此四人按照功劳本应封为公爵,但因上述过失,只封为侯爵。封爵大典仅过一个月,屡立战功而又屡次杀人的左丞薛显再次无故杀人,朱元璋又借机对武臣们进行“爵赏以酬功,刑罚以惩恶”的教育。他宣布,薛显立有赫赫战功,却多次滥杀无辜,依律当处以极刑,但如果杀之,必有人会说天下刚定就杀将师;如果宽宥之,则被杀者何辜?因此分别处理,论功封薛显为永成侯,论罪将他谪居海南,并把他的俸禄分为三份,两份用来赡养被杀者的家属,一份用来资养薛显的老母和妻儿。
有一次,朱元璋召指挥使郭英等人陪他闲游,趁便问:“朕常思考如何保有天下,你们考虑过如何保有身家吗?” 郭英说:“臣虽然愚钝,倒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 朱元璋厉声喝道:“朕命士兵前往濠州监修宫殿,你们却私自役使,修造自家的府第,这难道就是你们的保家之道吗?”
郭英等人一听,无不惊骇,急忙顿首请罪。朱元璋说:“朕不忍治你们的罪,你们应当深刻反省。朕总是考虑如何保全你们,你们却不知自爱,真是太愚蠢了!”过了一会儿,朱元璋又说:“朕皇考曾经说过:‘做人要安守本分,积累财富。如置买田地,每年都可以收获粮食,其利无穷。若不顾礼法去追求发财,就像贪官污吏,获利虽然丰厚,却有丧失性命的危险。’现在你们的俸禄如同田地,每年都可获利,永无休止。贪污纳贿得来的钱财就如一洼污浊的积水,早晨还是满满的,晚上就干涸了。你们都是对国家有功之人,朕已给你们爵禄作为酬劳,能够保守不失,子子孙孙都将有保障。你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朱元璋还屡次召集群臣说:“贪赃枉法之弊不除,而想要成就善政,那是万万不能的。卿等要体察朕言:守廉奉公者,如行坦途,从容自在;贪赃枉法者,如行荆棘,寸步难行,纵使能侥幸逃出,也会体无完肤,卿等切切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