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节俭成僻(2)

据《春明梦录》载:有一次,曹振镛跪奏军国大事时,道光看见他膝盖上打了个补丁,即问补这个补丁花了多少银子。曹振镛考虑到内务府会报花账,便说花了三钱银子,实际上,三钱银子差不多够买一条裤子了。谁知道光一听,顿时勃然大怒,立即召来内务府大臣,痛骂其丧尽天良,欺人太甚,打一块补丁竟然报销了上千两银子。谁知内务府大臣振振有词地说,皇上裤子上的补丁是在苏州打的,手艺好,工费自然高,而且为了对上花纹,剪了几百匹湖绉,才补得天衣无缝,那价钱能低得了?此外,还有保镖押运等费用也不低,总之一路算下来,好像一千两银子还算便宜的,全靠办事的人节俭才有此功。听得道光直翻白眼,无言以对。当下斥退内务府大臣,但打补丁的事以后再不交内务府干,就由后宫妃子代劳。但是,道光又是吃素,又是养鸡,又是让后宫打补丁,使内务府捞财的名目一个个减少,办事的人不乐意,就有点消极怠工了。据《春冰室野乘》载:有一次,道光皇帝想吃一种很普通的面食“片儿汤”,派太监跑去向御膳房要,不料厨师一口回绝:不会做。道光也就作罢,不再提此事。谁知内务府大臣又看上了这一捞钱名目,第二天早上,即奏请增设“片儿汤膳房”一所,经费为一万两白银。道光皇帝说,前门外饭馆一碗片儿汤不过四十文钱,让太监去买就是了,何须增设什么“片儿汤膳房”?但是,去买片儿汤的太监回来报告说,前门外饭馆有的已经倒闭,没倒闭的也不卖片儿汤了。气得道光只有瞪眼的份儿。

总之,道光无论怎样节俭,钱还是没少花,一旦不能满足内务府大捞其钱的欲望,甚至连一碗片儿汤都吃不到。

第二大漏洞是官员的贪婪奢侈。道光崇尚节俭,而且特意奖赏懂得节俭的官员,企图在群臣中养成节俭的风气。据《清宣宗实录》载:有一次,道光检阅京城的禁卫军,看到官兵们都衣着朴素,高兴地说:“一洗过去的恶习,崇实务本,不失满洲旧风。”于是下旨,将几位主管官员各提升一级。

既然节俭跟前程直接相关,官员们不得不在形式上效仿道光的做法,道光穿补丁衣裳,他们也穿补丁衣裳;道光在吃饭等花费上斤斤计较,他们也斤斤计较。官员们上朝时,往往穿上打补丁的衣服,这么多补丁官员齐集一处,寒酸景象可真够瞧的。殊不知,那不过作秀而已。北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破衣烂衫都卖了个好价钱,品相稍好的旧衣服比新的还贵。有些穷官买不起旧衣,只好自己做旧,把新袍子弄脏、弄破,再加上补丁。道光皇帝眼见满朝旧衣破袍,还以为自己倡导节俭起了效果呢!

尤为可笑的是,每日议事结束,官员彼此之间或互相哭穷,或交流节俭经验,比如哪儿可以买到便宜蔬菜,如何将一斤米煮出五斤饭,诸如此类。大学士曹振镛做得尤为彻底,力省每一个小钱,家中有一辆破旧的驴车,家里的厨子又兼赶车的差使,为了省一份工钱。

曹学士每天早朝回来,便脱去袍褂,从车厢里拿出菜筐秤杆,亲自买菜,和菜贩子讨价还价,常为了一文钱相互对骂。一旦争不过人家,曹学士就拿出学士凭证,要送菜贩子到步军衙门法办,菜贩子一看对方原来是朝廷高官,自然吓得屁滚尿流,急忙让价,曹学士占得一文钱便宜,便洋洋得意而去。道光皇帝听了他的趣闻,非但不讨厌,反倒如见知己,经常把曹学士召进宫去,谈得十分投机。

官员们的节俭,只是装给道光看的,私底下,该捞的钱一分不少捞,该花的钱一分不少花。例如,太后生日时,道光怕多花钱,下旨说,“天子以天下养,只须国泰民安,便足以尽颐养之道,皇太后节俭垂教,若于千秋大典过事铺张,反非所以顺慈圣之意”,因此大小臣子只须入宫行礼就行了,不送礼,不摆酒席。但相国穆彰阿表示,千秋节的一切开销都由臣民孝敬,不花内务府一文钱。道光一听挺高兴,同意了。结果,穆彰阿到各省大小衙门勒索孝敬,从一百两到五十万两银子不等,除极少一部分用于庆典外,足足捞了一千万两银子。

而官员们大发横财之外,挥霍成风,衣服、车马之类争奇竞巧,生活极其奢侈。就拿宴席来说,一种豆腐就有二十余种做法,一种猪肉也能做出五十余种花样,为了吃一盘猪脯,竟要杀数十头猪,有时一场宴席历时三昼三夜,其间名菜佳肴不断,声色犬马杂陈其间,可谓奢华备极,超过道光所享用的百倍、千倍。假设道光知道官员们是如此“节俭”,只怕会气得吐血,幸亏他什么也不知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