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若论皇帝的节俭,清朝道光皇帝可以名列前茅。
道光皇帝的节俭,受其父亲嘉庆皇帝的影响颇深。那是嘉庆二十三年(1818 年)九月,身为太子的道光随父亲嘉庆皇帝前往盛京(今沈阳)祭奠先祖,晚上住在局促简陋的沈阳故宫。嘉庆皇帝特意命人从仓库里拿来了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用过的遗物:糠灯、乌拉、拐杖等物品,用无声的语言讲述着祖宗创业的艰难。道光会意,从此立志节俭律己。回京后,道光即与妻子约定过简朴生活,并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间里除了床铺桌椅以外的家具陈设。为省餐费,每日下午打发太监出宫买烧饼,因路远,烧饼买回来后,不免冰凉坚硬。夫妻二人沏上一壶热茶,啃完烧饼,立即上床睡觉,连灯油钱都省了。
道光登上皇位之后,迅即倡导节俭之风,并推而广之。道光帝即位之初,财政上出现了严重困难,国库储备白银仅剩下2000 万两,而且虚账不少,非节俭不可。
道光皇帝以身作则,带头节俭,每餐不过四样菜肴,除龙袍外,衣服破了补补再穿,还规定除太后、皇帝、皇后外,非节庆日不得食肉,嫔妃平日不得使用妆容用品,不得穿锦绣衣服。道光还专门下了一道圣旨,规定内廷用款,每年不得超过20 万两银子,而前朝至少也要40 万两银子才能勉强支应。尽管皇后精打细算,但仍感入不敷出,于是,妃嫔们只好终年不添新衣,大家都穿破旧衣衫,连皇后宫里也铺着破旧的椅垫。
道光曾明确规定:停止举行万寿节(皇帝生日)、千秋节(皇后生日)及除夕、元旦、上元(元宵节)、冬至的庆贺礼仪筵宴。有一年,因皇后勤勉贤惠,道光帝决定为皇后生日祝寿,但招待满朝亲贵重臣的不过是一人一碗打卤面,大概可创国宴俭朴之最了。
道光对子女的教育,以节俭为基本立足点,曾作《慎德堂记》,告诫皇子皇孙们切勿“视富贵为己所应有”,应该做到“饮食勿尚珍异,冠裳勿求华美,耳目勿为物欲所诱,居处勿为淫巧所惑”,应该“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贵异物贱用物,一丝一粟,皆出于民脂民膏,思及此,又岂容逞欲妄为哉”。至于儿女婚事,一概从简,总以不事奢华为度。
道光接待来拜见的外臣,免不了要宴请,但菜肴真称得上“寒酸”二字。有一年,大学士长龄平定了回疆,把逆首张格尔槛押送京师。道光帝亲御午门受俘,下令开庆功宴筵,为免浪费,特意传旨内膳房,须格外节俭。当时请的客人除长龄外,还有15 个老臣,挤了两桌,大家看着桌上可怜的几样菜,都不敢举箸,生怕一动筷就见底了,让道光皇帝面子上不好看。道光皇帝不吃菜也不喝酒,只顾高谈阔论,谈了足足两个时辰,大家一口菜未吃便散席了。
古语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爱节俭,下面的人是否也以节俭为美德呢?至少从道光一朝来看,并非如此。皇帝爱奢侈,下属是可以紧跟的,爱节俭就不行了,也许正应着那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道光帝拼命节省,下面的人却变着法子捞钱、花钱,结果他终其一生,都未能堵住两大漏洞。
第一大漏洞是内务府的虚报账单。内务府大臣都是皇帝较为亲近贴心的人,任何东西一经内务府的手,价码立即翻着跟头往上涨。无论道光皇帝多么节省,银钱还是哗哗地流进内务府大臣们的腰包。道光皇帝虽然每餐只吃四个菜,照例总要花到800 两银子。后来他改吃素菜,不吃荤菜,每餐还是要花到六七十两银子,吃一个鸡蛋就要花五两银子,而按市价,五两银子买的鸡蛋够吃一年了。有一天,道光跟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闲谈,曹振镛说他每天早上要吃四个卤水鸡蛋。道光大吃一惊说:“每个鸡蛋五两银子,你一顿早餐岂不要花两银子吗?”曹振镛怕得罪内务府官员,赶紧奏称:“臣吃的鸡蛋,都是臣家中母鸡下的。”皇帝听了,笑道:“有这样便宜事,养几个母鸡,就可以吃不花钱的鸡蛋。”当下命内务府去买来母鸡,在宫中喂养,但内务府报销的每一只鸡要花24 两银子,相当于一个中产之家一年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