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风情说瓷枕(2)

 

1.古人的枕头用途很多,以下哪些选项可以作为瓷枕的用途?

A. 保健B. 嫁妆C. 镇宅D. 陪葬

马未都评:古代的枕头比今天的功能多一些,我们今天的枕头还残存着一些古代枕头的功能,保健是第一位的,这个不用说,大家都很清楚。至于陪嫁,我们今天很少有人在送嫁的时候送枕头了,但是在二三十年前,在我年轻的时候,大部分人还送枕套,岁数大的人都知道这段历史,为什么呢?这就跟我们的陪嫁文化有关。瓷枕作为镇宅而使用,主要是兽形的,就是狮形的、虎形的,这在《唐书·五行志》里有记载。陪葬的功能不用说了,建国以后大量的出土报告中都有,尤其是宋墓。宋墓里出土的瓷枕非常多,因为出土的很多,很多人甚至认为瓷枕就是为死人订烧的,作为陪葬所用,其实不是的,因为我们出土的宋枕,很多上面都有文字,你不能判断它是为死人写的还是为活人写的,但是有的文字你可以看出它是为活人写的,比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就是说,人多的时候少说话,没事的时候早回家,那么这枕头显然不是给死人枕的。瓷枕中还有很多吉祥语,比如“过桥须下马,有路莫行船”,这些话也不大像是给死人写的。明清的时候人们还睡瓷枕,我们今天好像离瓷枕有点远了,但是在民国的时候,很多人家里都放着猫形的、仕女形的瓷枕,所以说文物就是一个证据,它可以告诉你去探究哪些更合情、更合理。不过现在的人睡的都是软枕头,真的很难有机会再去睡瓷枕了。

答案:A. 保健;B. 嫁妆;C. 镇宅;D. 陪葬

2.关于磁州窑,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于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元代 C. 明代?D. 清代

马未都评:虽然磁州窑是宋代北方最大的窑口,但它是一种民间的行为,官方并不提倡。元代的时候,由于是蒙古人统治,对文化建设有点儿忽略,所以生活在元末明初的曹昭就在他于洪武年间所写的《格古要论》中第一次提到磁州窑,他说“磁州窑出河南漳德府”,漳德府就是今天河南安阳。我原来以为曹昭的记录可能有误,为什么他说是“河南漳德府”。等我去了磁县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记录没有错。过去,漳德府是归为河北的磁县,今天的安阳和磁县就隔着一条漳河,几十里路的距离,所以曹昭的记录并没有错。但磁州窑作为一个学术上的命名并不是曹昭定下来的,而是到了民国初年由外国人定的,他们到中国的北方看到如此众多的瓷器的时候,正式借用曹昭“磁州窑”的名字,从而认定磁州窑是瓷器的一个发祥地。

答案:C. 明代

3. 文字枕中有很多上面有唐诗,请问唐诗《枫桥夜泊》的作者是谁?

A. 岑参 B. 张继C. 杜牧D. 王维

马未都评:这首诗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有一个证据和我们熟知的这首诗有一点儿差距,上海博物馆有一个瓷枕上面写着其中两句“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跟我们熟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间有四个字不一样。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来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先说月落,诗歌解释当中都说当时是夜晚,晚上来临了,但“月落”是日升,应该是早晨并不是晚上。叶落就是秋天了,这个景别是非常明确的。“猿啼”,为什么说猿啼呢?“猿啼”在诗歌中,尤其在唐诗中表达了一种情感的宣泄,而这种情感的宣泄往往是跟哀怨联系在一起的。猿的叫声是一种悠扬的长声,所以猿啼代表了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有时候我们会忽略。我们最熟悉的一首提到猿的诗,是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问过很多人,很多人都认为这表达了诗人一种欢快的情绪,我恰恰不这么认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如果你能理解猿啼的本意以后,你就会感觉上下句的反差非常强烈,虽然有哀怨的声音,我照样欢快地穿过,“千里江陵一日还”,我照样“轻舟已过万重山”,都是他情感的一种宣泄,那么“叶落猿啼霜满天”比“月落乌啼霜满天”更为准确,这是我认为的。下面那句很写实,“江边渔父对愁眠”,就是说天冷了,渔夫打不着鱼了,就剩下睡觉了,就这么简单。所以这个证据起码证明,当时张继这首诗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在唐诗中,很多都是被后人不断润色的,只是进行润色的人可能不解它的原意。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记住它的作者,那就是张继。

 

答案:B. 张继

4.瓷枕上的熊图案描述了以下哪种情形?

A. 马戏B. 宠物C. 捕获D. 取胆

马未都评:这个枕头非常著名,喜欢中国陶瓷的朋友们都知道它。现藏大英博物馆。这反映了宋代生活的一个侧面,是当时的马戏。“马戏”这个词是应马而生,因为马是人类豢养的动物中和人最亲近的,而且最容易操控,所以最早的马戏就是训练各种的马,然后逐渐训练各种动物,今天的马戏团都是训练各种凶猛的动物,如熊、狮子、老虎,但早期还是训练马。另外,今天马戏正式开始前经常都是马先跑一圈,那就是马戏。我们中国人在汉代的时候就有马戏,那时候人的生活质量从幸福指数上来讲不见得比今天的低,人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乐趣。宋代的时候,这种马戏在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它反映的是一种市井生活。

答案:A. 马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