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化的日本

据说,20世纪 90年代前半中国大陆年间出版日本漫画已突破一亿册(这个统计当然不会把盗版算进去)。像台湾、香港等地一样,中国大陆青少年也喜爱日本漫画,尽管行政管理上有所限制,出版的势头却有增无减。以学生为主的漫画同好者团体多达两万个,遍布全国,也活跃在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的校园里。但是,不管年轻人怎样大看特看,恐怕漫画在中国也不可能像日本那般发达而泛滥,因为中国文化里压根儿就没有漫画的传统。

日本每年出版漫画二十多亿册,占出版物总量的三分之一,令整个世界称奇。究其原因,常听说是因为有手冢治虫,他被誉为战后漫画之神。那么,为什么偏偏日本出了个手冢治虫呢?追根溯源,需要从文化传统中寻求答案。

日本漫画的始祖是平安时代的鸟羽僧正(1053—1140)。此人名觉猷,出身于皇族,早年出家,受鸟羽上皇厚遇,任大僧正等职,常住在鸟羽离宫内的证金刚院,所以被叫作鸟羽僧正。他擅长白描,画佛像,也画讽刺世俗的“戏画”(滑稽画)。京都高山寺藏有四卷《鸟兽人物戏画》,前两卷用拟人的手法勾画猴子、兔子、蛤蟆等,如猴子倾听蛤蟆说法之类,讽刺贵族和僧侣,传说是鸟羽僧正的手笔。五六百年之后,德川家据有天下,严防谤议幕府,只是对娱乐出版物网开一面。18世纪初,京都、大阪一带兴起一种人物画,笔法很活泼。据说画家月夜看见映在地上的影子,别开生面,所画人物都腿长臂短。再配以三角形的鼻子,小米粒的眼睛,常常赤裸着下身,构成早期日本漫画人物形象。

这种画就叫做“鸟羽绘”,表明渊源在鸟羽僧正。起先是画在扇子和

小包袱皮之类的随身物品上,所以当初即具有大众性和日常性。流行开来,以致说某人腿长,就说他像鸟羽绘。今天的漫画人物大多有两条长腿,那不单是崇洋(欧美人也有着日本传统)。清乾隆三十七年,日本明和九年(1772),江户城流行瘟疫,又接二连三地失火,谣传四起,说是因为关西传来了鸟羽绘,把人画成妖怪,引起天灾。浮世绘大家葛饰北斋(1760—1849)也画鸟羽绘,但形象变成手臂细长。自 1813年,北斋为初学者绘制人物图谱,四十年间先后刊行十五编《北斋漫画》(有两编为他人所辑),计三千余图,堪称北斋素描集大成,影响及于欧洲。人物的动作夸张,情趣生动,大有呼之欲出之感,洋溢着幽默和讽刺。其中有追求动感的连续画面,更近似现代的卡通。1920年代后半,被“漫画”的概念涵盖,“鸟羽绘”一词退出了历史舞台。

其实,不单美术,整个日本文化都富有漫画性,如文学中的川柳,体育中的相扑,陶器的朴拙不也是一种漫画手法么?剖腹要那么装模作样,好似演歌舞伎,虽然面对死亡,观众却怎么也严肃不起来了。尤其有趣的是禅宗开山祖达摩被做成又红又圆的不倒翁,而且有眼无珠,摆在那里做鬼脸,必须成就了人们的心愿才给他涂墨点睛。日本人过度的鞠躬,仿佛把礼貌也漫画了,我们看见就忍不住笑。中国人向来把什么都弄得崇高,而日本人拿来任何东西,最大的改造是加以程式化、包装化,乃至漫画化,就变成日本的文化。由民族性生成的日本漫画,永远为日本所独有,其他民族终归学不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