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通货膨胀中个人投资应走向何处(2)..

2010年出现通胀压力的预期日渐明显。2010年11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食品价格接连涨价,从“蒜你狠”到“豆你玩”,从“姜你军”到“糖高宗”,再从“油你涨”到“苹什么”接力不断,新词也层出不穷。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11月物价指数,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再次刷新年内记录,这也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2010年1月至11月累计,全国CPI同比涨幅已经达到3、2%。为了应对,不少人还成了“海豚族”(海量囤积一族)。就像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除了农产品价格集体上涨外,人们发现,有关吃穿住行的价格都在逐渐呈上升趋势,物价因素正在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作为个体,面对通货膨胀,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财富不缩水?为了未来消费所积累的货币应该投向何处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因人而异的。在中国,可供选择的投资途径不是很多,这些途径适应于不同群体的投资者,除了存钱,购房保值,购买股票债券、期货、黄金、外币以及艺术品收藏等,也是值得考虑的。

更为深远的问题是,人们对商品的预期怎样才能形成?或者说,在什么条件下,又是哪些商品在这样的条件下可以形成涨价预期,从而成为能够给人带来收入的资产呢?答案是:首先这些商品的需求规模要足够大;其次供给弹性要小——就是供给即使在需求上升的情况下,受资源限制也很难提高供应能力;再次商品的储藏成本不能过高。要特别指出的是,如果一个经济流动性泛滥,虚拟经济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那么好些大宗商品就具有了成为资产的条件了。如果我们懂得将这些商品视为资产的话,那我们的投资就又多了一些途径。

一、投资股票和基金

适用群体:善于分析企业经营前景和人们心理预期的人。

经济稳步上扬的中国,它的股市充满投资的机会,另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会让股市水涨船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