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所谓结构性物价上涨,则并不属于货币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结构性物价上涨,即市场中出现某类特殊暂缺商品,因一时需求过旺而造成的特类性物价上涨。这种结构失衡导致的物价上涨,并不是货币过量造成的,因此不属于“通货膨胀”。
老百姓不知道流通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也不知道国家到底印了多少货币,大家理所当然就是通过价格变化来感知通货膨胀了没有。有一点大家愿望是一致的,都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钱能保持一如继往的购买力,退一步,加上利息能达到存款时的购买力也可以让我们聊以自慰。
但是,那些贷款先花钱的人可就不一样了,显然,他们借了购买力强的货币,在还款时如果发生了通货膨胀,那他们就等于用购买力弱的货币还上了贷款,他们一定会暗自庆幸的。他们赚了,他们因为贷款或叫借钱而赚了,他们贷的款也许就是我们存进银行的钱啊。企业就经常贷款去经营,卖了产品再还贷,扩大经营时再去贷,赚了大钱再还;房地产公司更敢于贷款,甚至还让我们先交款后给房。你可能会想,索性我们都去贷款花免得自己吃亏啊,听说老外就是爱先花钱后还钱的。但是,你看看自己周围的朋友和同事,他们有几个敢贷款消费的,很少。是吧?为什么?一来是因为我们没有企业家那种冒险精神,二来更是因为我们对未来的社会保障没有充足的信心,觉得还是自己攒点钱存进银行给将来花心里才踏实,所以我们企盼可别通货膨胀了。但历史从来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古训:识时务者为俊杰。
2009年的通胀缘于信贷与货币的快速扩张。2009年三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9、3%,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29、5%。M2、M1增长率均超过名义GDP增长率达22%左右。前10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总额8、92万亿元,全年新增信贷大约10万亿元。货币投放的高速增长,使市场产生了货币贬值的预期(即通货膨胀预期)。
在出口难以实现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不可能出现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但需要关注成本推动型的通胀和资产价格膨胀,尤其要关注房地产价格的大幅度上升。理由如下:
从市场的供求关系看,自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就已经告别短缺经济时代,供给大于需求成为一种市场常态。从宏观经济的总量看,高储蓄率就意味着大家更倾向于把钱存在银行而不是留在手里开销,显然会导致消费需求的不足;储蓄大于投资,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必须依赖于出口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