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感知通货膨胀(3)

二、什么是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表现是物价上涨,因此,社会常常把通货膨胀等同于物价上涨。但实际上,物价上涨有因货币原因(超量发行和流通)造成的——这的确是通货膨胀。但物价上涨也有因市场中其他供给因素或短期需求过大所造成的,则此种物价上涨并非通货膨胀。比如,2007年某城市电视台有个讲健康的节目说吃地瓜非常好,列举了种种好处,结果当时地瓜价格在该市市场上翻了好几倍,但这只是因为某个特定原因,就不能叫做通货膨胀。这种高价也没能持续下去。但是这一两年内,粮食价格,如大豆、玉米等价格的上涨却不见其回头,就是通货膨胀了。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对于食品和猪肉的价格上涨最为敏感,他们对于通货膨胀的反应也最为直接。

“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货币学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句名言。其含义非常清楚,即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将该理论应用于判断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物价走势,就不免产生对通胀的担忧,因为自2008年11月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无论货币还是信贷都出现了空前的增长。

通货,就是货币的别名。所谓“通货膨胀”,仅仅是指由于金融原因:流通中的货币过多,或曰“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物价上涨,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地上升。通货膨胀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经济供应量不对称。

哪里来的那么多货币呢?当然是国家控制的央行印制的。那央行要不要印钞票呢?要印的。问题是要印多少呢?这就要看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供应量增加需要新增多少货币周转以实现商品流通,印多了,就出现了货币过剩购买力下降,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可见,通货膨胀必然导致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的原因并非都是因为发生通货膨胀。关于货币流通量与物价的联动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只是从经济运行的实际社会经验看,市场上货币流通过多,总是会造成高度增强的购买力(总需求上升)。如市场商品并不能同步增多供应,则在市场经济中,销售者就会抬高物价,从而导致“通货膨胀”引起的物价上涨。

在非市场经济(比如指令性经济或叫计划经济)中,尽管有官方限价,但供需缺口表现为商品短缺,消费者持币待购,形成所谓“短缺经济”形态。因此,市场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在非市场经济中表现为商品短缺及隐性通货膨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