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贩夫治国(3)

另外,《盐铁论·颂贤》记载“太公贫困,负贩于朝歌”。“负贩”,就是背着东西,走街串巷,做小买卖。大概就是货郎。

这三种说法,杀猪宰牛也好,摆摊卖吃的也罢,还有走街串巷的货郎,究竟哪种说法对呢?我们也难以确定。恐怕,这些活儿,姜子牙很可能都干过。这些事情虽然略有差别,但总的来说,都是属于小商小贩,性质都差不多。

姜子牙满腹经纶、博学多才。按我们今天的想法,他有那么大的本事,如果稍微用点心,应该不愁发不了大财。可是他为什么长期穷困潦倒呢?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就客观原因来说,夏商周三朝是奴隶制王朝,当时在工商业方面,实行的是“工商食官”的制度。所谓“工商食官”,就是大规模的手工业商品生产是被奴隶主贵族把持的,大规模的商业贸易也被奴隶主贵族所控制,事实上也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财力来经营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商业贸易。普通老百姓要想从事工商业,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路是投靠奴隶主,供他们驱使,充当为奴隶主赚钱的工具。另一条路是从事奴隶主不屑于干的小商小贩,赚一点蝇头小利。“工商食官”是当时的制度,姜子牙本事再大,也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所以只能赚点小钱了。

就主观原因来说,姜子牙的志向不是个人发财致富,而是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一直想着投身政治,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但是,商朝末年,政治黑暗,上有昏君当国,下有奸臣当道,姜子牙不愿意与这些昏君奸臣们同流合污。结果,头发都熬白了,也没有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只好流落民间,受穷了。

为什么说,姜子牙在投奔周文王的时候,不直接毛遂自荐,而是用直钩钓鱼的怪招,与他的经历有关呢?原因大概有两点:

第一,他是小商小贩出身的平民百姓,又是从外地来的,可能找不到求见周文王的关系。用直钩钓鱼的怪办法,可以吸引人们的眼球,进而引起周文王的注意。这是典型的商业营销的策略,出身商人的姜子牙应该是深谙此道的。即使在今天的信息社会,采用出人意料、给人以强烈感官刺激,让人印象深刻的宣传手段,依然是商业营销的重要方式。比如,电视上两个卡通小人,一边扭一边唱“今年过节不收礼啊……”这类广告,与姜太公钓鱼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姜子牙还需要试探一下周文王。当时社会上都传说周文王是一个礼贤下士的英明君主,但究竟是不是呢?姜子牙没有和他打过交道,心里没底。

在古代,有本事的人投奔好领导,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这种双向选择,实质上和做买卖也差不多。对于君臣关系的这种本质,后来的法家认识得很透彻。比如《韩非子》就一针见血地说:“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韩非子·难一》)意思是说,臣子把性命和能力卖给君主,君主则拿高官厚禄与臣子交换。君臣之间,没有父子的血缘之亲,也没有兄弟的手足之情,这两种人凑到一块,完全是互相盘算利害得失、互相交易的结果。“计数”就是互相计算利害得失。

古代还有这样的说法:“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什么样的人是“良臣”呢?就是有本事、有道德、有抱负、讲原则的人。“良臣”是只有“明君”才肯投奔的,绝不能把自己随随便便就贱卖了,更不会随随便便逮住谁就卖给谁。要尽量卖出一个好价钱,要尽量卖给一个好客户。所谓的好价钱,也就是受到重视、得到重用。所谓的好客户,就是所谓的“明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