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纠结的中国人(5)

司马迁一再强调说:这些人物,“皆非有爵邑奉禄弄法犯奸而富,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也就是说,这些人的赚钱致富,都不是靠着拥有爵位封地俸禄,也不是靠着违法乱纪、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而是能推测商品流通的规律,正确判断市场形势,决定投资方向,以顺应时势需要,而获得赢利的。

司马迁把这些人,称为“贤人”,也就是贤明能干的发家致富有道之人。

因此,司马迁用专门的篇章为这些工商业者树碑立传,不是简单地艳羡于他们的资财,倾倒于他们的智谋,而是要在肯定他们经营业绩的同时,揭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富家”道理。

比如说,发家致富的过程中,货币资本重要,还是人力资本重要?春秋时代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汉代刀閒的故事,都分别证明了人才乃是头等重要的资源。

办企业、搞投资,究竟应该跟风头、随大流?还是应该逆向思维、反向操作?战国时代白圭的故事、秦末汉初宣曲任氏的故事,都阐明了丝毫不亚于当代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深刻哲理。

乌氏倮的故事、无盐氏的故事,说明了创业之际,需要有随机应变的智慧、坚决果断的勇气、敢于冒险的精神。

陶朱公的故事、曹邴氏的故事,表明持家之时,必须有取予以仁的仁义之心、严于自律的坚强意志、乐善好施的社会责任感。

范蠡教子的故事,蕴涵着知进知退、适可而止的高深智慧,堪称“富过三代”之法门。

子贡的故事,说的是成功的商人,只有不断学习、富而好礼,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卜式的故事,揭示了“精”与“傻”的辩证法,等等。

除此以外,司马迁还归纳了“富家”的“三部曲”:“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没有本钱的时候,要依靠自己的力气;略微有了积累,就要发挥自己的才智;财力雄厚了,就要善于明辨大势,捕捉时机,把家业传之久远。此乃“富家”之阳光正道。

常言道:“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行业的差别,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收益。但是,司马迁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告诉我们:“富无经业。”发家致富,并不是只有一种门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富豪。

他列举说:“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种庄稼,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职业了,但是秦扬靠此成为一州的首富;贩卖动物油脂,是一般人觉着耻辱的事,但是雍伯靠它得到了千金赢利;贩卖浆水,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小生意,但是张氏靠它积累了千万家财;磨刀,是一种极其平常的小技术,但是郅氏靠着它过上了像大贵族一样列鼎而食的生活;卖熟羊肚,既简单又不起眼,但干这一行的浊氏每次出门都是前呼后应的豪华车队;给马治病,不需要高深的医术,但是张里靠着它能有钟鸣而食的排场。

这些人能够成功,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诚壹”。所谓的“诚”,就是专注不怠,全力以赴;所谓的“壹”,就是专一不懈,心无旁骛。也就是专心致志,坚持走专业化道路。只要专心致志,臻于极致,熟能生巧,巧而出奇,达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技术高度和经营规模,任何看上去微不足道的行当都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讲这些故事、论这些道理呢?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面说:“请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他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人和事流传后世,让后人有所借鉴、获得启迪。

就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商业社会天天忙着挣钱和花钱,并且为挣钱和花钱感到无尽郁闷纠结的人们,走进司马迁描绘的商人世界,领略那些“贤人富者”的智慧之光和道德风范吧。

而这,正是我们今天应该做的,也是太史公司马迁所期待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