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进食量和运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体能量,运动消耗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下来,增加体重,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可由于能量不足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缩短寿命。所以,应保持进食量和运动量的平衡,使摄入的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又不造成体内能量过剩,使体重维持在适宜范围。成人的健康体重是指体质指数(BMI)在18。5 kg/m2 ~ 23。9 kg/m2之间。

正常生理状态下,食欲可以有效控制进食量,不过饱就可保持健康体重。一些人食欲调节不敏感,满足食欲的进食量常常超过实际需要,过多的能量摄入导致体重增加,食不过量对他们意味着少吃几口,不要每顿饭都吃到十成饱。

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身体活动减少,进食量却相对增加,我国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正在逐年增加,这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运动不仅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还能够降低患高血压、中风、冠心病、2型糖尿病、结肠癌、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同时还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有效消除压力,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改善睡眠。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体力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能量的活动。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如果身体条件允许,最好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

健康体重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健康体重用国际通用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来衡量,以权衡身高对体重的影响,BMI由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得来。我国健康成年人体重的BMI范围为18。5 kg/m2~23。9 kg/m2, BMI在24 kg/m2~27。9kg/m2者为超重,大于等于28kg/m2者为肥胖(不同身高体重对应的BMI值见表1-6-1)。体重在健康范围内者患各种疾病的危险性小于消瘦者(BMI<18。5kg/m2)或超重和肥胖者。

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的判断标准与成年人不同,需要考虑他们在生长发育期间身高和体重变化的特点(健康体重的BMI标准见表1-6-2)。

人的体重包含身体脂肪组织的重量,还包括骨骼、肌肉等非脂肪组织的重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BMI的增加大体反映体内脂肪重量的增加,但是对于运动员等体内肌肉比例高的人,健康体重的BMI范围不一定适用。

怎样理解食不过量,成年人每日大约应该吃多少

食不过量指每天摄入的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不超过人体所需要的能量。人体的进食量通常受食欲控制,而食欲又受到遗传、胎儿和幼年期营养供给、生理需要、食物成分、烹调加工和包装形式、身体活动水平和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常生理状态下,食欲可以有效地控制进食量,保持健康的体重,此时的食不过量就是吃饱而不吃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不能有效地控制进食量,满足其食欲的进食量往往要超过实际需要,造成过多的能量摄入,引起体重过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食不过量就意味着适当限制进食量。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成年人平均能量摄入是代表人群的平均水平,如城市18岁~59岁男子为9209kJ(2200kcal),相当于每天摄入的食物量约为:谷类300g,蔬菜400g,水果300g,肉、禽和鱼虾150g,蛋类50g,豆和豆制品40g,奶和奶制品300g,油脂25g。成年女子每天所需要的能量为7535kJ(1800kcal),相当于每天摄入的食物量约为:谷类250g,蔬菜300g,水果200g,肉、禽和鱼虾100g,蛋类25g,豆和豆制品30g,奶和奶制品300g,油脂25g。对于具体每个人来讲,由于自身生理条件和日常生活工作的活动量不同,能量需要因人而异。体重是判定能量平衡的最好指标,每个人应根据自身体重及变化适当调整食物的摄入,各类食物的摄入同样应该考虑合理的比例。

胖子是一口口吃出来的

俗话讲“一口吃不成胖子”,但一口一口累计起来,胖子就可能吃出来了。从体重增加发展到肥胖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这种变化必然建立在能量摄入大于消耗的基础之上,但是其中的差距并一定很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物安全所在全国八个省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每天仅仅增加摄入不多的能量,相当于米饭40g、水饺25g(2~3个饺子)、烹调油5g,累计起来,一年大约可以增加体重1kg,10年、20年下来,一个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健康人就可以变成肥胖患者。因此,预防不健康的体重增加要从控制日常的饮食量做起,从少吃“一两口”做起。这样每天减少一点能量摄入,长期坚持才有可能控制住这种体重上升的趋势。另一方面,人们也应增加各种消耗能量的活动来保持能量的平衡。

应该认识到,预防肥胖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才有可能奏效。对于容易发胖的人,特别强调适度限制进食量,不要完全吃饱,更不能吃撑,最好在感觉还欠几口的时候就放下筷子。此外还应注意减少高脂肪、高能量食物的摄入,多进行体力活动和锻炼。

健康成年人的适宜身体活动量是多少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能承受的运动量不同;个人的工作性质和生活习惯不同,在选择运动时间、内容、强度和频度时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每天的运动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工作、出行和家务这些日常生活中消耗较多体力的活动,另一部分是体育锻炼活动。

养成多动的生活习惯,每天都有一些消耗体力的活动,是健康生活方式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用家务、散步等活动来减少看电视、打牌等久坐少动的时间,上下楼梯、短距离走路或骑车、搬运物品、清扫房间都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保持能量平衡。

降低发生心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需要更多的运动,可以是达到中等强度的日常活动,也可以是体育锻炼。每次活动应达到相当于中速步行1000步以上的活动量,每周累计约20000步活动量。运动锻炼应量力而行,体质差的人活动量可以少一点;体质好的人,可以增加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根据能量消耗量,骑车、跑步、游泳、打球、健身器械练习等活动都可以转换为相当于完成1000步的活动量。完成相当于1000步活动量,强度大的活动内容所需的时间更短,心脏所承受的锻炼负荷更大。不论运动强度和内容,适当多活动消耗更多的能量,对保持健康体重更有帮助。建议每天累计各种活动,达到相当于6000步的活动量,每周约相当于40000步活动量。

如何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

每个人体质不同,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强度和活动量,锻炼才会更加安全有效。更有效地促进健康需要进行中等强度的活动,如快走、上楼、擦地等,每次活动应在1000步活动量或10分钟以上。根据自己的感觉判断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活动时,你会感觉到心跳和呼吸加快;用力,但不吃力;可以随着呼吸的节奏连续说话,但不能唱歌。(见表1-6-4)

一般健康人还可以根据运动时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这可以通过运动后即刻计数脉搏10秒,再乘以6得出。中等强度的运动心率一般应达到150-年龄(次/分钟),除了体质较好者,运动心率不宜超过170-年龄(次/分钟)。如果你40岁,那么你运动时的心率应控制在110次/分钟至130次/分钟之间。(见表1-6-5)对于老年人,这样的心率计算不一定适用,主要应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运动中的感觉来确定强度。

运动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 如果你日常很少活动,岁数在中年以上,计划锻炼前应做必要的健康检查。

◇ 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骨关节病等患者参加锻炼应咨询医生。

◇ 每次锻炼前应先做些伸展活动,锻炼开始应逐渐增加用力。

◇ 根据天气和身体情况调整当天的运动量。

◇ 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止活动,应逐渐放松。

◇ 日照强烈出汗多时适量补充水和盐。

◇ 步行、跑步应选择安全平整的道路,穿合适的鞋袜。

◇ 肌肉力量锻炼避免阻力负荷过重,应隔日进行。

◇ 运动中出现持续加重的不适感觉,应停止运动,及时就医。

控制体重应当减少能量摄入和增加身体活动并重

培养良好的饮食行为和运动习惯是控制体重或减肥的必需措施。对于肥胖的人,饮食调整的原则是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平衡膳食。能量摄入一般每天建议减少1256kJ~2093kJ(300kcal~500kcal),严格控制油脂和精制糖,适量控制精白米面和肉类,保证蔬菜水果和牛奶的摄入。运动可以帮助保持瘦体重、减少身体脂肪,建议超重或肥胖的人每天累计达到8000到10000步活动量,其中包括每周2~3次抗阻力肌肉锻炼,隔日进行,每次20分钟。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