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辑 我不是“公共知识分子”(9)

答 说来话长,不说也罢,不过最早“触电”,是在凤凰卫视,和王鲁湘、胡一虎他们做《纵横中国》。当时的感觉,是挺好玩。后来才知道,这事其实不好玩。主要是风险太大。你知道,电视这种媒体,是有放大功能的。它能放大你的优点,也能放大你的缺点。你不能说,我只要求放大优点,你们不能放大我的缺点。对不起,没这么好的事,要放大就一起放大。那你想啊,天底下哪有没缺点的人?一不小心,给放大了,浑身是嘴都说不清,也只好兜着,赔礼、道歉、认错。好玩吗?不好玩!

问 您说平时不太看电视,那又为何会信任这种大众媒体?您从未对上电视有排斥心理么?

答 说不上信任,也谈不上排斥。所谓“媒体”,也就是媒介、载体的意思,相当于交通工具。对待交通工具应该是什么态度呢?也就是“利用”吧!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自己走,但肯定快不了,也远不了。要想又快又远,就得坐飞机。不过坐飞机可能会失事,肯定比自己走路风险大。可惜,我还很少听说为了保险,不坐火车或者飞机,自己从厦门走到北京的。电视,就是媒体当中的飞机。它的好处,是传播迅速,面也广。坏处前面说了,是会放大你的缺点。问题是,你既然选择了这种传播方式、传播手段和传播媒介,你就得连同它的坏处一并接受过来,不能得了便宜还卖乖。想清楚了这些,就不会有你说的那些问题了。

问 您如何去理解、消化、甚至利用大众媒体对于收视率的天然追逐?

答 这个事情也简单。你既然选择了坐飞机,那就得遵守坐飞机的规矩。比方说,你不能在飞到一半的时候对空乘说,你停停,我先下去喝杯茶,你这没有茶馆舒服。或者说,开慢点,别那么快。这不可以,对吧?

同样,你既然选择了做电视,那你也得遵循电视的传播规律。你也不能对电视台说,我的节目就得按照我的想法做,我平时怎么说话就怎么说话,别管什么收视率。这个也不可以。不但不可以,相反,你还得学会在电视镜头前面说话,学会把你想说的话通过电视说给观众听。观众喜欢听,喜欢看,自然有收视率。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