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辑 远逝的雷声(2)

这就注定不会有思想,也没有人会去关注思想。思想有什么用呢?能帮我们找工作吗?能帮我们还房贷吗?能帮我们拉到客户吗?能帮我们脱颖而出吗?不能。那又何必要?当然,传统文化什么的,也要讲一讲。但最好是讲点“管用”的,比如《周易》和《孙子兵法》。即便是讲先秦诸子,也都恨不得能扯到市场营销上去。总之,我们需要的,是生财之道、竞争策略、职场经验和政治权谋,顶多再加一点“心灵鸡汤”。思想?还是算了吧!

显然,这不是一个产生思想的时代,甚至不是一个思考问题的时代。何况就算有思想,又如何呢?塑料的眼睛也看不见,水泥的脑袋也想不通。

我无意批评大众,大众并没有什么错。首先,对于任何人,谋生都永远是第一位的。如今的就业和生存是那样的艰难,你不能站着说话腰不疼。第二,大众选择什么,关注什么,是他的公民权利和自由。你不能因为他不知道吴冠中,就说人家低俗。第三,我们也不需要那么多思想家。如果中国的成年人都变成了思想家,那才叫做灾难。当然,这绝不等于说,大众就不能有思想,不该有思想。只是说,他可以不思想,有权不思想。

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不都思考”,却总要“有人思考”。按照社会分工,这个任务,就交给了所谓“精英层”和“知识界”。如果这个阶层和界别的人,居然也是水泥的脑袋,塑料的眼睛,满腹的功利,一脸的麻木,我们这个民族,还有没有希望,有没有明天?这可真是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斯人已逝,雷声已远。独立思考的人,将永远寂寞。问题是,我们还能听到那样振聋发聩的声音吗?

遂剥徐志摩《再别康桥》,以此悼念吴冠中先生  

寂寞地你走了,

正如来时之寂寞。

寂寞地离开这个漩涡,

不带走一丁点笔墨。

刊载于2010年6月29日《新京报》C02版,责任编辑潘采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