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扫净心尘,远离烦躁(8)

知伯尝到甜头,又照方拿药向魏国伸手。魏国看韩国给了,也给了他一块土地。

知伯这时有点忘乎所以,又再次向赵国提出割地要求。但这次他碰了钉子,赵襄王不答应。

这下智伯恼羞成怒,就纠集韩、魏两家攻打赵国。赵襄王只好退守到晋阳,与智伯抗衡。

两家打了三年之久。这时有人向赵襄王报粮草告急,情急之下,赵襄王只好派孟谈去游说魏、韩两国。魏国和韩国也认为智伯终将是心腹大患,于是同意倒戈。

一天夜里赵襄王出兵,里应外合击败了智伯,智伯被赵襄王所杀。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智伯的愚蠢尽遭耻笑。但可悲的是,人们往往谨记“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古训,却会轻易忘记贪得无厌的故事。其实贪心是一种非常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心态。造假行骗是因为贪,受骗上当是因为贪。圈套、陷阱、笼子都是为贪得无厌者而设。如果不加以适宜的引导和制约,小则害人害己,大则害国害民。医学家指出,贪得无厌者往往是极其虚伪的人,自欺欺人,从而长期使自己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处于焦虑不安和烦恼中,加重了身心的负担。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机体生化代谢和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造成内伤,损害健康,损福折寿。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此,“大”不可贪,“小”亦不可贪,贪小则失大。微软中国研究院前院长李开复就曾劝告人们:不要贪小便宜,如用学校或公司的电话打私人长途,多报销出租车票等等。也许有人认为,这只是一些细节、小事,然而,正是这些所谓的“小事”,成为塑造人格和积累诚信的关键。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行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人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中国有“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很值得记取。

除了贪念,嫉妒也是一种负面的、消极的、有害的心态,而且是一种心理疾病。嫉妒心越强,说明其心理越脆弱。他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和目标,总是把自己同别人相比,只要别人过得比自己好,心里就难过。因此,常常处在压抑、焦虑不安、怨恨烦恼、患得患失的心境中,得不到片刻祥和、宁静。因此,嫉妒就像一把双刃刀,使别人受到伤害和痛苦,也使自己处在频繁的心理刺激和压力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