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心相印(9)

是儒—道—佛,也是佛—儒—道,也是道—佛—儒,是“日”、是“月”、是“星辰”,是“山”、是“河”、是“大地”,是“心”、是“佛”、是“众生”,有等分、有差别,却又还归于虚空同体。

在华人文化传统里,儒道佛早已通而为一,作为华人文化心灵的共同土壤。佛教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说起,这是由般若智破解一切执着,因之而能同体大悲的发起愿力,去渡济天下苍生。

丙戌之冬(2006年12月18日)于象山居

“心”读古典

从事中国古代典籍的教学工作已近三十年,愈觉古典新读的重要。这新读可不只是翻译而已,但翻译无疑是极为重要的。

“翻译”不同于“诠释”,但却要有着诠释的发展可能。“翻译”更重要的是文本的句势韵律,乃至精神气脉的和合同一。“诠释”则重在意义的生长衍展,乃至转化创造。翻译不能失之于“僵”,因为“僵”可能会转而为“殭”;诠释不能失之于“流”,因为“流”可能转而为“荡”。

举个例子来说,“智、仁、勇”这三达德如何翻译、如何诠释,说是“智慧、仁德、勇敢”这可也是。但不动人!年青学子听起来没感受。要是转个说法,可能有新变化。

有一次,年青学生硬是要我用现代与生活贴近的话来说,我想了好一会儿说,“智”是“清明的脑袋”,“仁”是“柔软的心肠”,“勇”是“坚定的意志”。他欢喜地告诉我,这十多年来,终于对这“智仁勇”三个字果真有感觉、有觉知了!说着!说着!不知“手之、足之、舞之、蹈之”起来了!

今年9月28日我接受央视访问,说起了孔老夫子的“六艺之教”,说“礼”是“分寸节度”、“乐”是“和合同一”、“射”是“指向的准确”、“御”是“主体的掌握”、“书”是“典籍教养”、“数”是“逻辑思辩”。一位朋友看到了这段访问,说这样的提法是最清楚明白的了!我想了一下,是又何也。其实,只因为这些话语是贴近生活的,是贴近现代的,即使我用了些许较为抽象的概念也是通达的,因而有了新鲜感,有了新生命。如此而已!

前一阵子“礼义廉耻”四个字,又被拿到运动场合上来宣腾了一番。其实,这四个字原出于《管子?牧民》篇,“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