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毛泽东相比,毛泽民受母亲影响更多

与毛泽东不同,毛泽民生在韶山冲,从小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种田、持家和理财的本领。但从性格和为人来看,母亲文素勤对他的影响最大。

毛泽民称母亲是“极勤劳的乡村劳动妇女”。母亲心地善良,为人慷慨,富有同情心,随时愿意接济别人。在上屋场,母亲又是最忙碌的人,上要侍候公婆,下要抚育孩子,洗衣做饭,养鸡喂猪,锄园种菜,屋里屋外的事儿让她安排得井然有序。母亲的性格宽厚温柔,对丈夫的粗暴专横,她能忍让,遇到丈夫发火打孩子,她总是委婉地从中调停;对儿子们的顽皮倔犟,亦能宽容,教育孩子也是耐心说服,循循善诱。

毛泽民开始懂事时,家里的日子还不宽裕。每逢青黄不接的时节,只要穷苦的乡亲来上屋场讨米,母亲常常拿给他们。父亲不赞成施舍。为此,他们多次争吵。每当这时,小孩子家只能躲在一旁,不敢上前相劝。但时间长了,谁个在理,谁个理亏,孩子们也能听出其中一二分。

毛泽民从14岁开始种田理家。别看他小小的年纪,却是一个好管家,对家里方方面面的事情心里特别有数。

一次,细心的毛泽民发现自家的鱼塘边散落了几片鱼鳞,知道有人偷了他家的鱼。天黑后,他就约上小伙伴儿,不出声响地蹲在鱼塘边,等着抓偷鱼的人。不一会儿,只见对面人家轻手轻脚地走出一个人影,走近他家的鱼塘。那人先在他家鱼塘里捞起一条大青鱼送回家,渔网却留在鱼塘边。毛泽民没有作声,继续守着。没过一会儿,那人果然又来了,又捞走一条大鱼。这下毛泽民憋不住了,大步追了上去。偷鱼人自知理亏,只好让毛泽民把两条活蹦乱跳的大鱼取回。

回到屋里,毛泽民把刚才发生的事说给母亲听。不想,母亲的脸却阴沉下来。她批评儿子说:“以后,你不要管这些事!捞鱼的那家人生活有困难。你这样一闹,怕是他家一夜都不能睡觉了。”毛泽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按照母亲的吩咐,毛泽民把一条大青鱼劈成两半,一半送给邻居家奶奶腌食。邻居奶奶连忙摆手说:“我家没有那么多盐,没法腌啊!”毛泽民不声不响地把大青鱼拿回家,用自己家的大盐把鱼腌好后,又送到她家。

还有一次,毛泽民见到有人在他家田里折谷穗。一气之下,他将人家的箩筐和折下的谷子全都没收了。一进家门,他就火冒三丈地告诉母亲。母亲听后,心平气和地开导他:“那家人没有饭吃才来折咱家的谷子,你应该把人家的箩筐和谷子一起送回去。”毛泽民虽然很不服气,还是按照母亲说的做了。

母亲的言传身教,让少年毛泽民逐渐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为人处世也变得沉着老练起来。

有一次,毛泽民请一位帮工来家里打米,这位帮工趁他不在跟前,偷偷用围裙包了一些米藏在鸡窝里。这没有躲过毛泽民的眼睛,他不动声色地把那包米拿了回来。

傍晚收工后,帮工悄悄走向鸡窝,在里边一个劲儿地摸着。正当纳闷时,毛泽民已经站在他的身后。帮工无地自容,心想,自己“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一天的工钱肯定全“泡汤”了!面对羞惭气馁的帮工,毛泽民没说一句话,不仅付给他当天的工钱,还把那包米送给了他。

毛泽民不仅继承了母亲的美德,也继承了文家的家风,一生清正廉洁。自从参加革命,毛泽民一直为党开创经济和金融工作。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他担任国家银行行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又是国民经济部部长。他守着钱袋子,常年经手成千上万的资金,却从不乱花一分钱,更不为个人谋私利。

在旧中国,尽管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甚至连名字都难得有人记得,但母亲的形象在毛泽东三兄弟的心目中却十分高大。

母亲去世后,毛泽东含泪写下一篇情义深长的《祭母文》追念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诳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

毛泽东曾给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而他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们兄弟的影响,在他们一生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而毛泽民和毛泽覃兄弟,则为了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披肝沥胆,奋勇献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