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男人的科举情结(4)

盛世唐朝,求贤若渴,科举不断走向成熟。报考者可以参加全国普考(常科)和特招(制科)。定期统一考试的专业繁杂,多达数十种,其中进士科因为考试难度大,招生比例小(百分之一二),奖励丰厚(考上的往往高官厚禄),因而最具诱惑力,成为最抢手的专业,以至于有人常常把科举等同于进士科。

唐代进士科考试,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考查,一是要长得帅(体貌丰伟),二是要口才好(言辞辩正),三是要字写得漂亮(楷法遒美),四是要文章写得好(文理优长),除了重文轻理和以貌取人的瑕疵外,简直是古代版完美的素质教育考试方案。

科举在唐代,不但更为正规,还有不少创新。武则天就开创了武举和殿试。武举打破了文科一统天下的局面,殿试则将考生转化成“天子门生”,使选官的终决权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让进士们对皇帝终生感恩戴德,情愿做牛做马,效忠前后。

特招没有统一的考试时间,多是临时组织的特种考试,比如思想道德品质过硬、擅长给领导提意见敲警钟的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武功谋略出众、能替朝廷摆平周边骚乱的武足安边科。

宋代的科举,更加火暴,录取人数比以前明显增多。同时,考试也更加严格,保密制度走向成熟,通过隔离封锁(锁院)、隐藏姓名(糊名)、重新抄写(誊录)等办法,防止考官泄题和考生舞弊。

经历了元代的冷清之后,科举在明、清两代迎来了它的巅峰时代。

明清两代,文武高官,几乎都要经历科举的洗礼。即便做到中央高官,出将入“相”(明初之后,明清两朝不设丞相一职),如果没有经过进士科考试,身上的光环也要大打折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