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为什么能说服关羽降曹(5)

但是,关羽的第三个条件却极大地触犯了曹操的利益诉求。曹操之所以要招降关羽,就是想要他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效力。现在,关羽说一旦有了刘备的消息就立即辞别而去,再度成为自己强劲的对手。那曹操招降关羽还有什么利益,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

所以,关羽的条件在利益诉求方面造成了曹操的认知不协调。如果张辽不能说服曹操克服这种不协调,那么,即使曾经死忠于刘备的关羽愿意投降,曹操也是不会接受的。

从而,张辽的任务就从说服关羽转为说服曹操来接受这三个条件了。

张辽提出的理由是:关羽之所以会对刘备忠心耿耿,不过是刘备对他恩宠优厚罢了。关羽归降之后,只要丞相对他加倍施恩,远远胜过刘备,那么,关羽心里感动,就会长期留下来好好效力,以作报答。

张辽的这个建议是符合人之常情的,立即就说服了曹操(这也成了日后曹操刻意厚待关羽的直接动因)。从而,曹操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不会因为接受了关羽的三个条件而遭致损失,他内心的认知不协调也就烟消云散了。

由此,张辽成功完成了三国史上最为艰难的一次说服。

张辽的这一次成功说服,实质上是说服了关羽和曹操两个人,让这两个处于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两个对立极端的人,找到了认知的妥协点,这才促成了关羽的愿意投降和曹操的愿意纳降。

同样是这个关羽,这次经过张辽的劝服,投降了曹操。但是,当他败走麦城之际,东吴也曾经派出了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却怒斥了孙权和诸葛瑾,宁死不降。那么,为什么关羽能被张辽说服而投降曹操,却不能被诸葛瑾说服而投降孙权呢?

其根本原因也要从认知不协调的克服上来解释。

诸葛瑾首先分析了关羽面临的困境已经无可挽回,如果不投降,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点和张辽最初的分析是一样的。但接下来,诸葛瑾只是为关羽提供了投降后的种种好处: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再掌荆襄九郡,可以光宗耀祖。这些好处尽管诱人,但却不能解决关羽克服内心认知不协调的需要,反而会加重内心的认知不协调。因为旁人还是会认为关羽是贪恋这些好处又一次背主降敌。而且,关羽此前的那次投降行为,已经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关羽费了很多心力才逐渐消除了这一事件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一次再向东吴投降,恐怕心内身外,就永无宁日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