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溶危机
走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碰到最大的一件事大约就是“金融危机”了。这种事情,上至总统,下至家庭主妇和小孩,大概都已焦头烂额了。被泡沫繁荣宠坏的一代,此刻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当然,跳楼、举枪、悬梁以自尽的,也不在少数。
但我深深忧心的,却是另一个“经溶危机”,那就是经典慢慢被溶融的悲剧。
经典又是什么?从文字构造来说,“经”是直线,是上下贯穿的,这个字不知不觉就有了“历史长河”的意味。而如果就纺织之事来说,有了经线,再加纬线,就可以“织线成面”。所以,中文的经既意味着时间的可长可久,也意味着空间的可宽可宏。
那么“典”字又是什么意思呢?典的字体结构是上“册”下“丌”,也就是把尊贵的书册(台湾南部的人,习惯说“读册”,北部则惯说“读书”)放在尊贵的高高的几案上。如今这种位置多半的家庭用来放神明或祖宗牌位。
经是指其自身的尊崇,典则更意味着“对这种尊崇的尊崇”。
那么,在中文的世界里,什么是经典呢?在阿拉伯的世界,当然是《古兰经》。在西方国家,经典可能指《圣经》。但谈到老中这种人,佛教是信的,佛经从来不是其信仰的宗教的活动重点。佛经太多,缺乏类似宪法的“根本大法”。而且佛经又被看为繁难,所以俗语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真是很奇怪,似乎佛经佛典的存在,只为烦人,只供难念--其实,这件事说来冤枉,佛经难念的一大理由是由于当年翻译的时候力求口语,而口语命短,过一阵子就看不懂了,而白话难起来比文言难多了。要白话,也可以,那就要学英美的办法,大约每二十五年左右,就要大费周章,重译一次,以保持口语更像当代口语。不过,那可真是费财费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