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缺乏方法的理想主义者

王莽(前45—23),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儿。西汉末,以外戚掌握政权,后来毒死了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则称假皇帝和摄皇帝。8年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新”。统治期间进行改制,企图缓和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结果事与愿违。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

传统史学讲求正统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王莽算是恶人,因为他篡了位。虽然我并不谅解王莽的行为,但我要替他做个小小翻案。

王莽出生的时代,帝国制度还没有定型为传统。汉朝代替了秦朝,大家就说朝代是轮流做的。改朝换代,没有一个姓氏能永远治理天下,哪一个朝代做不好,就由另外一个朝代取代,颇有政党轮替的味道。而且还排好金木水火土的顺序,所以当时辩论的是,汉是土德还是水德,以此解释汉朝到底有没有资格代替秦朝。秦朝已经说了自己是水德,如果承认秦朝的正统地位,那么汉朝就是土德,土克水嘛;要是不承认秦朝正统地位,那么汉朝就直接继承周朝,当是水德。为什么大家会那么看重哪个朝代是五行中的哪一项?因为没有一个王朝能永远维持下去——汉朝一开头就有阴阳五行思想的辩论。

第二个辩论则是,一个王朝的统治要有一定的条件,如果做不好就要换,但政权并不是通过选举来更替,而是视天命之所归。天命是什么呢?说是老天爷要不要换皇帝,如何换,老天爷自会降下许多祥瑞或灾异。地震、日食等各种灾异不断,都是皇帝做得不好的警讯。

其实天灾常常有的,但儒生以“天人感应”这类说法来指责皇帝。儒生的目的就是警告皇帝,免得皇帝常觉得自己做得很好。汉朝的儒生搞出这套哲学,意即天命是会变的,天命变了就要换新朝代来治理天下。这样的说法说了一百年,后来连汉武帝都相信,每隔四年就换一个年号,代表重新开始,是一个新的朝代。

汉朝当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确实觉得皇帝该要换了,如“汉历中衰,当更受命”这样的说法层出不穷,王莽就加以利用,而新的皇朝叫“新”。所以改朝换代的理念,王莽是一本正经相信的。他是汉朝那些外戚中难得的有学问的人。当时中国有所国立大学叫做“太学”,是世界最早的国立大学,王莽正是太学学生。而王莽能得到地位,是因为皇太后是王家的女儿,他是皇太后的侄子,皇亲贵戚,地位优越。

起初,他在做宰相的时候,大家都称赞他有学问、有礼貌,思虑也很周密,所以后来有句诗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就是说,当时如果他在谦恭下士时死掉,大家会说他是好人一个,但等到他篡了位,就变成大坏人了。可见,要评断一个人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他篡汉称帝之后,当政颁布的政策大半都是错的,虽然所实行的政策中有一部分其实是有道理的,例如解放奴隶。汉朝有奴隶,凡是犯了罪的人,就充公做官奴,私人也可以买卖奴隶。不过奴隶不是主要的生产力量,因为当时并不是奴隶社会。王莽说改奴隶为国家次等的公民,等到这些人做了若干年的次等公民之后,就可以变回正常的公民。

他也不许有过大的商业利益,做生意不许囤积居奇、不许敲诈——自然资源属于国家,不属于任何个人。树林、水产、盐,这些都属于国家的资源,这些天然的东西不许任何人垄断,是全国人民一起共有的。这些制度不完全是今日社会主义或社会福利,但至少就当时的环境而言,其用意在求取某种程度的公平。

王莽是书呆子,他认为任何事情只要名字改了,实质也就跟着更改了。他把钱币、官制都改换,甚至连邻近的匈奴、日本的国王都叫他们改称号。他说天下所有的田地都是王田,就把田地改名为王田,就有不许私人垄断的意思。

胡适因此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者。他也相信自己的确有上天的恩赐,有特别的责任,也有特别的权力:责任就是改革天下,权力就是做皇帝。当时改革也有特别的契机:汉朝时没有人觉得某个王朝应该永远存在,当政者腐败,就应该有新的王朝起来。

他秉持着这样的信仰;而他的书读得很多,认为社会应有一定的公理和正义,同时必须要在自己的手里完成。但他的失败则来自他以为发个命令出去,事情就做到了,名字改一改,就以为实质也改了——这就是读书人的通病。最好笑的是,绿林军打到长安的时候,他还说自己有天命保护着,不必在乎,自己做了北斗的模型,他坐在斗柄,以为有北斗七星保护着他,就高枕无忧了。

改革者不能局限在理论里头。商鞅太实际,王莽则太理论。

王莽改制

8年,王莽代汉称帝,进行复古改制:

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都不得买卖;宣称一家不满八个男子而占田超过一井(900亩)的,余田要分给亲族邻里,无田的按一夫一妻受田百亩的规定分配,企图实现古代的井田制;并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税收;屡次?变币制和官制,恢复?代的五等爵。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