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0~2个月宝宝的互动游戏(8)

于博士温馨提示:

游戏时,大人一定要在场。大人离开时,要将套在宝宝手脚上的绳子取下来,放到比较远的地方,以免造成意外。

妈妈须知:

右脑是音乐脑,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有播放音乐的条件,父母可以选择智力音乐按照节奏类型稍做编辑,根据宝宝不同的生活环节选择不同的智力音乐做背景,使宝宝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很好的训练。不过要注意,用音乐来训练宝宝的听觉时,声音要放到比人说话的声音稍大点。

条件反射笑笑笑

游戏目的:

宝宝越早学会逗笑就越聪明,这个游戏养成宝宝逗笑的条件反射。

游戏步骤:

1.大人抱着宝宝,挠挠他的身体,摸摸他的脸蛋,用快乐的声音、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宝宝。

2.宝宝的目光渐渐变得柔和而不是开头那样紧张,眼角出现细小的皱纹,口角微微向上,出现了快乐的笑容。

游戏互动:

有些宝宝喜欢大人摸摸胸脯,另一些宝宝喜欢大人挠挠胳肢窝,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痒痒肉”,家长们要掌握宝宝痒痒肉的所在。另一些宝宝喜欢看大人做怪脸,或看某一种玩具的怪动作,家长们找到了这种能引起宝宝发笑的方法,就能经常让宝宝开怀大笑。

徐博士温馨提示:

逗笑一般出现在宝宝出生后14天~21天,个别宝宝出现得早些或迟一些,生活在快乐环境下的宝宝会笑得早一些。爱笑的宝宝招人喜欢,容易获得朋友和得到支持,将来会生活得更加幸福。

妈妈须知:

经常触摸宝宝有利于宝宝情绪的稳定,触摸按摩可以刺激神经末梢的感受器,引起神经冲动,经由脊髓传到脑部,让人产生松弛舒畅的感受,所以通过触摸,不但可以刺激宝宝的感觉器官,更能够调节情绪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宝宝唱歌了

游戏目的:

提高宝宝“说话”的热情,对宝宝的语言、交往等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而且通过学习这种有节奏的声音,可以提高宝宝对节奏的敏感度。

游戏步骤:

1.宝宝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妈妈与宝宝面对面,视线相对。

2.妈妈自编简单的小曲调,“咿咿 咿咿咿 咿 ”,反复唱给小宝宝听。

3.放慢速度,引导宝宝学着发出“咿咿 咿咿咿 咿 ”的声音。

4.宝宝每发对一个音,就亲一下宝宝,给宝宝一个鼓励。

5.附和着宝宝的曲调与宝宝一起“唱歌”。

游戏互动:

这个时期的宝宝虽然还不能说话,但是已经能够发出一些短音,同他“交流”,可以刺激宝宝的说话兴趣。另外,妈妈在说话的时候尽量看着宝宝的眼睛,带着笑容慢慢的说,说的越慢,宝宝也就越容易接受。徐博士温馨提示:

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家长发的音必须是短音,比如“嗒嗒嗒”、“啪啪啪”等,短音的节奏性要强,可以配以相应的动作来表示节奏。

妈妈须知:

千万不要以为宝宝的语言能力是无师自通的。其实,宝宝每天都在留意大人发出的各种声音。所以聪明的妈妈要给宝宝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他更快地开口说话。

木鱼敲敲敲

游戏目的:

培养宝宝的节奏感,让他逐渐认识自己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游戏步骤:

1.拿出木鱼和小锤儿,在宝宝的眼前展示一下,让宝宝注意发声的物体。

2.当着宝宝的面,敲一下木鱼儿,让宝宝注意到声音。

3.停顿一下后,再次敲击木鱼儿,让宝宝确信声音是由木鱼儿发出的。

4.在宝宝面前连续地敲击几下木鱼儿,让宝宝感受声音和敲击动作之间的关系。

5.拿起宝宝的小手,帮助他握住小锤儿,敲击几下。

(插入敲木鱼)

游戏互动:

宝宝现在能够注意到一些持续不断的声音,大人要抓住机会制造一些声音来培养宝宝的节奏感。而敲击木鱼的声音是非常适合的,这种声音既不刺耳,又容易控制节奏。

徐博士温馨提示:

敲击木鱼儿的声音不要太密,而且时间不要长,一般连续敲四五下就可以了,注意不要让宝宝独自拿小锤,以免碰伤。

妈妈须知:

宝宝刚出生时就对声音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