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碌碌无为的1936年(20)

8月18日《报知新闻》晚报的"从战场到后方"栏目中有小津安二郎的信件。但这是寄给野田高梧的、写于4月11日的信件,其后半部分与据推断是4月末左右写的信件的内容相同,好像是把两封信合成了一封信。这两封信件收录在《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题外》中了,大家发挥想象力,与这里的情形对应起来思考应该不会有问题。

不过,同一月27日的《东京朝日新闻》晚报上的信件就不能这样对待了。对方是沟口健二这样一个刺儿头,而且还矫揉造作。把全文抄录如下,标题是《在战场与后方/令人难忘的禅问答/对出自小津导演之口的"无"/沟口导演摇头说不》。

出征○○战场的松竹大船导演小津安二郎给相当于前辈的新兴东京的沟口健二导演寄来以下所引内容的一封信,还附带有○○鸡鸣寺住持的信。住持的信是在美浓纸大小的中国纸上写了一个"无"字,对这个从战场上寄给后方的意味深长的"无"字,沟口导演最近请一个适当的人写了个"有"字,把这个禅问答的回答寄了回去。

现在所居住的宿舍的后山有一个(古)鸡鸣寺。雨过天晴时常常爬上寺院。长满青苔的石板上面是绿叶形成的隧道,穿过这个隧道,上面就是寺院了,东边是○○山,爬过城墙,有一个湖,湖上满是青莲,通过隐隐的草木叶子,可以一览○○的城镇。这个寺院是梁武帝时皇帝敕令所建,已有一千二三百年的历史了。弘法大师空海曾经游览过这个寺院,非常著名。如今非常荒凉,寂寥得很。我请这里的主持二空写了个字。我并不认为字写得很好,然而寺印却非常不错。总之另给你寄去。眼下正在○○待命。我想把整个寺院看个遍。精神非常好。

我以为在这封信中,小津带点嘲讽自己热爱的具有权势主义个性的前辈的味道。不过,好像小津把"无"字的书法不单寄给了沟口一个人。这样的话,这个字与其说是对某个个人的心境,还不如说是对多数人所共有的性格的一种表述。这让他犹豫不决,即在现阶段是否与把这个字铭刻在自己的墓碑上的将来联系在一起。不管他的战场体验是什么样的东西,"无"恐怕是他对后来经常放在嘴边的"物哀"或"无常感"等情绪化的一种拒绝,是对其他一切干预的拒绝。如果对毫不存在的东西没有敬畏的话,即便轻而易举地让"无"流行起来也是没有意义的。

这时小津所在的○○是指南京。如果把其中的○○用紫金山、玄武湖来表达的话,就会明白是什么地方了,所以信中把它们隐去了。

进入9月份之后,部队还滞留在南京。在这个地方,用媒体的感觉来说,实现了"戏剧性"的会见。9月13日的《报知新闻》《国民新闻》晚报讴歌了小津导演与松竹大船明星佐野周二"在南京进行了戏剧性的会见"。在这时,佐野周二的人气以凌驾于前辈上原谦的势头达到了顶峰。他的原名是关口正三郎,以伍长的身份应征入伍。被送到大陆以后,在南京与小津再次相见。这可能是松竹宣传部传出的消息。《报知新闻》上还附上了一封小津的信件。两人这时的照片于十天后在各个报纸上刊登。

5月的徐州会战之后,直到10月进攻武汉三镇之前,在战况上是一个缺乏"大事件"的时期,两人的邂逅作为一个明朗的话题被报道。其中,《电影旬报》9月21号用了同一张照片,还附上了一封小津的著名信件,显示出具有传统的电影专业杂志的风采,压倒群芳。照片和信件加上了内田岐三雄的解说,因此给人以信是寄给内田的想象,不管怎么样,在小津从战场上寄给后方的书简中,这封信件可以说是文笔最好的了。

在南京与佐野周二不期而遇,双方马上要出发,显得非常慌乱。去了秦淮。临近河边的菜馆的窗户旁,两人举杯,为双方的平安感到高兴。正是百日红盛开的时节。

很快,上弦月爬上夜空,逐渐脸露醉色,登上画舫。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