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谨之二(2)

古人认为,一个人对待饮食的态度,能够反映出他的品德和修养。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往往通过饮食的细节来观察一个人。甚至有的皇帝,还会以此为标准,来考察皇位的继承人是否合格。

据说,唐玄宗有一次和太子,即后来的唐肃宗吃饭。这一天御膳房准备了熟肉,有一只熟的羊腿,唐玄宗就叫太子把这只羊腿给切开。太子说,好,遵命,于是就把羊腿给切开,把肉给剔下来。剔完了以后,太子就用饼把手上的羊油给擦掉。这个时候,唐玄宗就在旁边观看,心想你居然这样啊?拿饼擦手啊?心里很愤怒。唐玄宗刚要发怒的时候,却发现太子把这个饼给吃下去了。唐玄宗一下转怒为喜:好孩子,懂得节约。于是就认定他是一个比较好的皇位继承人。

中国人过去非常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现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要让孩子形成营养结构比较完备的饮食习惯。比如有些孩子老吃快餐,什么肯德基、麦当劳等,我们觉得不行,你得吃点蔬菜,这是培养他的饮食习惯。比如孩子挑食,有些东西吃,有些东西不吃,我们说你的饮食要均衡。

在中国传统当中,孩子的饮食习惯就是《弟子规》规定的这些。比如不要挑拣,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分。还有食不语,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这都是吃饭时的规矩,西方叫餐桌礼仪。但是中国传统有套规矩,比如孩子只能吃尊长放在你面前的菜,只能吃尊长夹到你碟子里的菜,站起来伸出筷子到远处那个碟子里夹菜,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会被认为非常失礼的。你也不能向同一碟菜连续伸三次筷子,你夹一筷子,好吃,再夹一筷子,好吃,再夹一筷子,好吃,但如果你的筷子第四次伸出去的话,长辈会用筷子把你的筷子敲掉,提醒你一下,意味着这顿饭你不要吃了,你应该反思一下。

在现代人看来,古人的这套餐桌礼仪似乎已经过时。今天的家长,很少有人会要求孩子遵守这些规矩。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这些规矩对于现代人已经没用了呢?如果孩子不懂这些规矩又会怎样呢?

不讲究餐桌的礼仪,不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长大以后或者进入社会跟别人交往的时候,确实很容易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比如大家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在座的有的是尊长,有的是领导,有的是师长,孩子一看到很远有个自己爱吃的菜,一下站起来,把那个菜撩过来放到自己跟前。你想想,如果我们跟这样一个人一起吃饭,你肯定不会觉得他懂礼貌。或者一桌子菜,他就盯着那一个菜吃,别的几个菜其他同事、朋友都在吃,他却连一筷子都不伸,因为他不懂得"勿拣择"的道理啊。那么会给大家留下一个什么印象?大家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合群,我们都能吃,怎么你不能吃呢?这就是从小没有养成"勿拣择"的习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