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床和剑(2)

公孙戌还没走出孟尝君住的国宾馆就被老板派人叫了回去。杰出的老大跟所有杰出人才一样,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孟尝君想知道公孙戌的真实目的。孟尝君把公孙戌叫了回来盘问:“先生劝我不要接受象牙床,这个建议很好。但是为什么先生走出去的时候脚抬得很高、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呢?”《战国策》的原文中孟尝君对公孙戌得意的状态是这样描述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孟尝君的观察非常细致,他注意到了公孙戌走出去的时候抬脚的幅度明显大于平常,像是在爬楼梯。一个人在平地上走路的时候看起来像是在爬楼梯,说明一定有不为人知的幸福降临到了这个人的身上。

公孙戌是一个很坦诚的人,他说:“我有三件喜事,除此之外,我还可能得到一把宝剑。”

孟尝君追问:“是什么喜事?”

公孙戌说:“跟您一起来楚国的食客有数百人,但是没有一个敢于劝谏您拒收象牙床的,我是唯一一个,这是第一件喜事;我劝谏您,您听从了我的劝谏,这是第二件喜事;因为我的劝谏使得您改正了一个错误,这是第三件喜事。楚国的登徒不愿意接受护送象牙床的任务,所以请我帮他说情并且许诺要把其祖先传下来的一把宝剑送给我作为酬谢。”

孟尝君心里的谜底揭开了,笑着说:“好。你接受了那把宝剑了吗?(善,受之乎?)”

这时候公孙戌知道自己要谦虚一下了,他说:“我还没敢接受。(未敢。)”

孟尝君说:“赶快接受吧。(急受之。)”

看着急匆匆赶到登徒那里报喜接受宝剑的公孙戌走了出去,孟尝君下令让人在自己的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了这样一句话:“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如果有人能宣扬孟尝君的名声,帮助孟尝君改正错误,并且能从外面私自得到财宝,请立刻提出建议。)”

在前面我们说过孟尝君生活的战国时代,“合纵”和“连横”是当时战国政治军事的主线,从地缘角度来看为了争取自己的霸主地位,东方大国齐国很自然地应该站到“合纵派”的阵营里对抗西方大国秦国。于是身为东方大国的精英人物领袖的孟尝君再次站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他决定加入“合纵派”反秦联盟,在这个更大的舞台上展开自己注定不平凡的人生。

就在孟尝君决定加入“合纵派”反秦联盟的时候,有一位名叫公孙弘的食客提出了不同意见,在公孙弘看来孟尝君的决定有些草率,他提议应该先试探一下秦昭王再做出决定。公孙弘说:“您为什么不先派使者出使秦国去考察一下秦昭王再做决定呢?如果秦昭王的确有天下帝王之主的风度,您恐怕应该争取给他当臣子,那么何必加入‘合纵派’反秦联盟与秦昭王作对呢?如果秦昭王没有成大事的风度,那么您再加入‘合纵派’反秦联盟和他对抗也为时不晚。”孟尝君觉得公孙弘的建议很有建设性,在战国时代很少有立志从一而终的忠臣,狡兔三窟、脚踩两只船是社会精英普遍认同的生存法则。万一秦昭王的确有一统天下的能力和威望,那么孟尝君跟他作对就是不识时务,所以派人去试探一下再决定对待秦昭王的战略才是明智之举。

孟尝君接受了公孙弘的建议,说:“好,就请您去一趟吧。”

公孙弘既然敢提出这样的建议,当然也做好了出使秦国、接受挑战的准备,于是公孙弘慷慨受命,率领着一个十辆马车组成的使团直奔咸阳而去。秦昭王听说了公孙弘代表孟尝君出使的事情,秦昭王有很多敌人和对手,当时最需要解决的并不是孟尝君,所以决定利用外交手段来争取孟尝君对自己的支持。

咸阳,秦国王宫大殿之上。

秦昭王看着眼前这位来自东方大国的使者公孙弘,心里暗暗告诫自己要尽量保持真诚热情的待客风度,秦昭王问:“孟尝君的封地有多大呢?”

公孙弘回答:“方圆百里。”

秦昭王笑了,“寡人的国土方圆数千里,也从来没有敢跟什么人作对;孟尝君只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想跟寡人作对,您觉得他能做得到吗?”

公孙弘说:“孟尝君敢于跟您作对是因为他爱惜人才,而大王您不爱惜人才。”

秦昭王问:“孟尝君是怎样爱惜人才的,您能跟我说说吗?”

公孙弘说:“从来不向天子称臣,从来不结交诸侯,得志的话就可以成为领袖,不得志也绝不给别人当臣子,这样的人才在孟尝君的手下有三个人;在治理国家方面可以成为管仲、商鞅的师傅,说服君王支持正义,能够达到这样水平的人在孟尝君手下有五个人;面对万乘之国的君主,敢于侮辱他派出的使者,事后自刎谢罪,以自己鲜血喷到他(万乘之国的君主)的衣服上,这样的人在孟尝君手下有十个人,我就是这样的人。”

秦昭王笑着向公孙弘行礼,说:“孟尝君的食客都能有这样能力,那么寡人就和孟尝君的食客来对话讨论吧!寡人对孟尝君心存善意,请您务必转达寡人的心意!”

公孙弘说:“好,我一定完成您交给我的任务。”

《战国策》对公孙弘的评价非常高:“公孙弘可谓不侵矣。昭王,大国也。孟尝,千乘也。立千乘之义而不可陵,可谓足使矣。”按照《战国策》的观点,公孙弘代表只有千乘势力的孟尝君出使秦国这样的大国,却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丝毫不落下风,的确是一位出色的使者。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