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二、日俄战争硝烟下的"清末新政"(6)

不出所料,英、俄、美、法等国纷纷增兵中国。1900年,英国远东舰队司令西摩纠集各国组成联合部队,进犯北京。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的阻击。

6月21日,清政府向列强宣战。

此时,英国在华既得利益最多,但一时之间,无法调集兵力抵达远东,遂向日本要求提出增派兵力。

坐等列强求援的日本在7月6日的内阁会议上做出决定,向中国派遣一个混成师团。7月,侵华日军达到2.2万人。

8月4日,八国联军二次进犯北京。在1.6万人的侵略军中,日军占8000人。通过这一数字,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更有阴谋的成分,是列强中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接下来的北京上演了惨烈的一幕。八国联军在肆意抢掠,而清政府的首脑--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亡西安。

从历史的细节看,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野蛮行径,是与清政府的无能、昏庸、措施不当分不开的。这悲惨一幕,已经被侵略者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但无能的清政府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也并不能因为侵略者的野蛮可以忽略。

责任的拷问,暂且放下。且看日本在这一行动中是如何对中国进行致命伤害的。

被安排留守北京"便宜行事"的李鸿章,以老迈之身,为大清朝站了最后一班岗。经过与列强的反复磋商,12月22日,李鸿章与列强外交团谈成了《和议大纲》。其中,日方以出兵最多为借口,要求3470万两白银,折合约4895万日元。次年9月,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辛丑条约》上签字。

与其他列强报复义和团不同,日本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更具预谋性。

在北京陷落的第六天,也就是1900年8月20日,日本首相山县有朋提出推进大陆政策的新设想,正式提出日军在华"北守南进"政策。

山县有朋这个名字,并不陌生。18年前,他是参议院的议事长,1894年,他带兵从朝鲜跨过鸭绿江进入中国东北。如今,他是首相。对中国有着强烈"占领"欲望和军事经验的人当权,这是后来日本政坛的长期状况。

此前,日本政府对于其大陆政策有两种主张。一是北进论,即把朝鲜、满洲作为经营重点;一是南进论,即以台湾为据点向福建扩张。

此次山县有朋的"北守南进"政策指出,由于俄国在中国东北边境集结了10万军队,日本尚不能通过与俄国协商,达到经营北方的目的。在此情况下,不如先行经营南方,伺机与俄国交涉,以达到经营北方的目的。山县有朋引用谚语说,追两兔者,一兔不得。

在日本避开俄国的锋芒采取守势和通过《辛丑条约》换得短暂和平的情况下,通过改革挽救统治危机,成为清政府的头等大事。此次改革史称"清末新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