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第六次崛起:开历史倒车的蒙元帝国(2)

其实,蒙古人之所以能以不足20万的兵力横扫欧亚大陆,有一个很重要的政策,那就是卓越的用人机制--蒙古人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这是成吉思汗最大的特点。在忽必烈尚未继承大统前,他攻略南宋,主要部队并不是善战的蒙古骑兵,而是降服的北方汉人,其中既有军事素质不错的将领,也有谋臣政客,如帮助蒙古人灭金、灭宋的著名汉将张弘范。忽必烈也曾下令"诏军中所俘儒士听赎为民",而蒙元帝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文字狱的时期,谢枋得在他的著作中经常使用"胡虏"一词,而且对蒙古人也多有不满和嘲讽之言,如果放在清帝国那可就是文字狱了;郑思肖也把蒙古人说成是"犬羊",也没什么事。耶律楚材这个人也很有名,堪称一代名相,是我的偶像,但我觉得他还不够有名,至少柏杨先生没有把他列入中国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

蒙元时期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盛世,与最负盛名的唐帝国相比也毫不逊色,就连造反的朱元璋也对元朝的盛世大加赞赏,在《明太祖实录》中他赞叹道:"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朱元璋不同与中国历史上所有造反成功的皇帝,他是一个真正的农民起义领袖,明帝国也是唯一一个农民起义成功的帝国,朱元璋对底层生活是有切身体会的。当时来到元帝国的欧洲人对元帝国的祥和安定十分惊讶和赞叹,那个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就大赞元帝国,还有法国传教士鲁布鲁乞对元帝国的社会有过一段很细致的描写:"一种出乎意料的情形是礼貌、文雅和恭敬中的亲热,这是他们社交上的特征。在欧洲常见的争闹、打斗和流血的事,这里却不会发生,即使在酩酊大醉中也是一样的。忠厚是随处可见的品质。他们的车子和其他财物既不用锁,也无需看管,并没有人会偷窃。他们的牲畜如果走失了,大家会帮着寻找,很快就能物归原主。粮食虽然常见匮乏,但他们对于救济贫民,却十分慷慨。"

蒙古皇帝蔑视汉文化

元帝国的蒙古皇帝几乎没有会说汉语的,大多数蒙古地方官也不会,也看不懂汉字,他们从根本上就蔑视汉文化,这在中国所有统治者中绝无仅有。尽管蒙古统治者统治中国上百年,但其实仍然是一种"游牧心态",即根本没有把中国当成是自己的国家,而是当成了一个敛财的地方。

徐大焯在《烬余录》中说,"鼎革以来(元灭南宋),编二十家为甲,以北人(主要是蒙古人和色目人)。衣服饮食惟所欲,童男少女惟所命。"至于现在流传蒙古人享有初夜权一事在正史中从未被提到,明代编撰的《元史》中也未见提及,不过,占有女人这事估计蒙古人也没少干。

元末士人叶子奇在其笔记《草木子》中,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元末社会的图景:"元朝末年,官贪吏污。始因蒙古、色目人罔然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各目,新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勾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钱多曰得手,除得州美曰好地分,补得职近曰好窠窟,漫不知忠君爱民为何事也。"虽然中国历史上贪官遍地都是,但元帝国的官吏并非简单的贪,而是出自浓厚的奴隶主心理,也就更加野蛮。元帝国政府也继承了以往宋、辽、金各政府中一切野蛮无耻的政策,如官田(指死于战争的人,其田地被充公)、公田(从汉人手中夺取的土地,因各种原因被罚没的土地),这些土地被蒙古政府获取后很快就被重新分配给蒙古王公贵族,而蒙古王公贵族手中除了有赐田之外,还享有分地管辖权,因此很多土地都集中在蒙古人手中,其中有的蒙古王公享有的土地面积能达到两三千平方公里。这些来自草原的蒙古人刚刚入主中原的时候竟仍然喜欢游牧生活,因而故意将大片的土地闲置,使之荒废,为的是让他们在此找到草原生活的感觉,重温草原上放纵驰骋的日子,其面积有时达到数万公顷。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