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这本教科书的目录: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
毛泽东论学习
《农村调查》序言二(毛泽东)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
人的阶级性(刘少奇)
五四运动与知识分子的道路(陈伯达)
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周扬)
论严肃(朱自清)
鲁迅的精神(瞿秋白)
奴隶就是这样得到解放(郭沫若)
墨子与墨家(张荫麟)
马克思墓前演说(恩格斯)
论列宁(斯大林)
作家与战士(罗斯金)
论通讯员的写作和修养(加里宁)
在巴黎世界拥护和平大会上的演说(爱伦堡)
短论三篇(鲁迅)
人生识字糊涂始
不应该那么写
什么是讽刺
写于深夜里(鲁迅)
龙凤(闻一多)
狂人日记(鲁迅)
在其香居茶馆里(沙汀)
传家宝(赵树理)
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孔厥)
无敌三勇士(刘白羽)
郑子产(张荫麟)
文人宅(朱自清)
白杨礼赞(茅盾)
春联儿(叶圣陶)
包身工(夏衍)
海上的遭遇(周而复)
三日杂记(丁玲)
墨水和鲜血(爱伦堡)
从教科书的目录中可以发现这样几个特点:
一、它对作家和作品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排斥性,那些在中国新文学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作家都没有作品入选。它的选择标准是很狭隘的,完全以政治上标准来进行取舍,凡是在政治态度上不被认可的作家,他们的作品无论在新文学发展的历史上起过什么作用,都不入选。
二、以政治人物的作品为先导,此点对于后来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的影响很大。教科书中,毛泽东、刘少奇、陈伯达、恩格斯、斯大林、加里宁、罗斯金等政治人物都有文章入选,而且占了很大比例。
三、对于新文学作家的认可,基本以毛泽东的喜好为尺度。在非延安的作家中,只有鲁迅、朱自清、闻一多三位入选,因为这三位作家是毛泽东在他的一些文章中明确表示认可的。
四、以延安文化为唯一的取向。在上面的目录中,除了政治人物的文章外,基本就是延安作家和左联作家的作品。如周扬、郭沫若、赵树理、孔厥、刘白羽、周而复、丁玲、沙汀、茅盾、叶圣陶、夏衍。唯一的例外是选了学者张荫麟的两篇文章,而这两篇文章的选择也是因为关于墨子的那篇文章中有这样的认识:“孔子是传统制度的拥护者,而墨子则是一种新社会秩序的追求者。”那篇《郑子产》的入选,也有很强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