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世界

 

俄国的苏维埃革命,对于资本主义国家当然是应予关注的警讯:资本主义必须面临严重的挑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西方各国鞭长莫及,难以直接干预俄国的革命。在远东方面,美国、日本等国却派军进入俄国的滨海地区,援助白军与红军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与英、美共同抵抗德国。德军深入苏境,苏联急盼盟国早日打开西线战场,但是英军自顾不暇,不能强力牵制德军。反之,在远东战场,美国希望苏联早日参战,牵制日本;苏联又观望不动,直到战争结束前最后十天,苏联忽然挥军直入朝鲜与中国的东北地区,举手之劳取得东北亚的优势。新仇旧恨,美、英与苏联因此互相猜忌防范。战争结束后四国共占德国,美英法三国与苏平分柏林,都是对抗的姿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联加上已经建立政权的中共与英、美为首的西方诸国,俨然已是剑拔弩张的形势。如果不是因为核武器蘑菇云的阴影,彼此都有所顾忌,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就开打了!苏联很快也握有核弹在手,东西双方更是彼此牵制,谁也不敢进入全面战争。于是世界史上有了所谓的“冷战”。

西方与东方的冷战,处处有抗争。非洲各处,旧日西方的殖民地纷纷寻求独立,也常有因为国内不同势力的竞争而发生内战。于是,美苏双方各自选择一方,给予武器,也帮助组织力量。非洲各处,几乎都有西方“自由民主”与社会主义两方的代理战争。中南美洲,美国的“后院”长期在“门罗主义”下,唯美国马首是瞻。可是,这些西班牙语系的共和国,常是军人掌握政权,与地主富商结合以把持国家资源,平民百姓长期不满,这些情绪遂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温床。这些国家因为革命引发的内战,实质上也是东方与西方的代理战争。

亚洲太平洋地区也与中南美情况相似,不过还加上民族主义的诉求,各地均有动乱,竟可说是融合了非洲与中南美两种形态的斗争。又因中共建立新中国的新形势,激起了马来西亚、菲律宾及中南半岛各处的斗争。在太平洋战争中的抗日游击队,大都转变为独立运动的左派武装力量。亚洲地区可谓烽烟四起!这些战争,其背后面也有东方与西方大国的支持,同样也是代理战争。东西双方对峙,用中国演义小说的套语,两阵对圆总会有直接的冲突,甚至双方主将也不免出面。第一个回合是柏林的封锁战。柏林市坐落在苏联占领区内,由四国分别占领一部分市区,西方三国的占领区合为西柏林,苏联的占领区则是东柏林:一个完整的都市,硬生生被切割为两半!西柏林的日用必需品,必须经过苏联占领的东德方得输入。苏联封锁柏林四周的公路与铁道,断绝西柏林的生活资源。美国不甘示弱,动用了大量飞机,连续由空中输送补给,几乎一年之久(1948—1949)。苏联终于允许西方以铁路专用列车输送西柏林的日常维生资源。这一次较量,美国是依仗雄厚的经济实力及空运力量,遂能赢了上风。

双方在远东的直接交手,则是朝鲜战争(1950—1953)与越南战争(1961—1975)两役。这两次战争,都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分裂的国家,两个分裂的一半与另一半的战争,后面则都有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参与。朝鲜战争中,苏联装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直接投入战场,以数十万众与麦克阿瑟指挥的以联合国军队为名的美国正规军队拉锯作战达三年之久,终于还是沿北纬三十八度线休战。朝鲜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另章再予叙述。越南战争则是越南独立战争的延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中华民国军队接受北越地区日本占领军的投降。越南独立运动(越盟)领袖胡志明,在北越组织越盟,向法国争取独立。

1954年,经过八年奋战,武元甲指挥的越盟大败法军于奠边府,法国承认老挝与柬埔寨独立,越南则一分为二。南北两个越南对峙,北越得到苏联与中共的援助,南越则由美国援助,双方持续冲突。1965年,美军正规军投入战争,打了十年,美军伤亡累累而不能取胜,终于因为美国人民反对继续在越作战,美军退出,北越取得越南全部国土。

在中东地区,英、美支持犹太人重建以色列。四周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诸国环伺,以阿双方多次冲突,阿拉伯国家从苏联获得武器,却还是赢不了以色列。中东石油资源为世界主要能源,为了争夺并控制中东油源,不仅东方与西方在这一地带明争暗斗,中东各国之间,也是纵横捭阖,分分合合。不过,中东地区的动乱,美苏冷战并非主因。几个有丰富石油储量的国家,国内也有民族主义者反抗英、美操纵,及不同教派之间的争夺政权。从1948年以色列建国至今,已经六十年,中东扰攘纷争,从未安定。

美苏冷战的主要战场,毋宁还是在欧洲。美国尽其全力,以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资本主义国家重建家园。西欧诸国经济复苏,人民生活大为改善,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市场经济重获信心。美国是西欧集团的龙头,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名集合力量抵制苏联。苏联则组织了华沙公约集团,集结东欧诸国的力量与之抗衡。两个公约组织都有常设的武力,驻屯于欧洲的重要基地。这一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严阵相对的形势,乃是美苏冷战的最主要形态。

双方对峙,各自致力于整军经武,美苏核武器的比赛是军备竞争的一个重要项目。与此密切相关的竞争,则是发展各种导弹,由近程至跨洲越洋,双方不断改进导弹的投射性能。这一项目的登峰造极,则是发射载具、探测太空的空间科技。苏联于1957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惊全球。美国立即倾全力追赶,于1969年发射宇宙飞船,人类首次登上月球。之前的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直接威胁美国本土。美国立即摆出强硬姿态,不惜一战,要求苏联撤除导弹,一度情势紧张,人类前所未有地接近毁灭的边缘!

凡此种种军备竞争,双方都投下巨大资源。美国与西方诸国财力雄厚,还可支撑;苏联终究力量不足,为了竞争,苏联不断榨取掠夺自己集团中的其他国家的资源。东欧诸国,更为直接受害者。而苏联在这些国家借《华沙公约》的名义,其高压手段激起人民寻求自由民主及寻求国家独立自主的双重反抗,在匈牙利、捷克、波兰处处有大规模的抗争运动。苏联终究在长期竞争中难以为继,经济无法支撑。1985年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1991年苏历史大脉络维埃联邦解体!冷战四十年宣告结束。

四十年的抗争,不仅是双方经济实力的较量,双方内部也发生了制度上的变化。社会主义阵营的主要国家领导人,推行计划经济,指望实现社会主义的平均社会。另一方面,西方集团在竞争中,实力与日俱增,说明了开放社会与开放经济足以启动人人自发的积极性,遂赢得“冷战”。然而,也正在这一时代,西方各国的民权运动及劳工运动不断,也必须相应调整其社会体制。西方诸国在四十年中,几乎都发展了相当程度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在人权与民权两个层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冷战时期在核战争的阴影下,双方居然都能自行调整,从而避免了人类毁灭的厄运。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