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应是一个轻松的旅程

面对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基(孩子的实际情况)、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敢于挑战(理论不是最完美的,我们可以改造之)、善于调适(学会坦然面对错误,相信孩子的自我修复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这个旅程,而不为其所累!

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有一段话让我印象特深:

在训诫孩子时,我们的方法和长辈们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父母和祖父母训诫孩子时有权威,而我们的做法却是犹豫不决的。即使是错了,父辈们依然做得很安心;而我们即使是对的,做的时候看上去还是带着疑惑。在涉及孩子的问题上,我们的犹豫来自哪里?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不快乐的童年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我们深深担忧自己会毁了孩子一生。

之所以对这段话记忆犹新,并不在于它提出了多么具有操作性的建议,而是因为它让我多日来苦苦思索的问题有了答案。自开始接触育儿博客和论坛之后,我就越来越发现,如今包括我在内的当今妈妈们个个都谨小慎微,时而会被孩子搞得愁肠百结,生怕自己一时言行不当耽误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再看看我们的上一辈,养起孩子一个个轻松得不得了,甚至三五个孩子一起养着,带起来都比我们养独生子女轻松……看了这段话,才恍然大悟,原来,之所以出现这个反差,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太少了,而是太多了。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每天都有机会接触那么多相关信息,其中不乏告诫不当育儿方式的严重后果,有时候不同的告诫还相互矛盾,以至于让我们无所适从、瞻前顾后……

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与我们的父辈相比,至少在育儿这件事儿上,我们成了被“过度教育”的一代。昨天那个专家说孩子过早识字不好,今天这个专家又说教孩子识字越早效果越好;昨天国内研究表明3岁前的亲子互动质量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今天国外研究结论又说婴幼早期母亲的陪伴并不是那么重要……层出不穷、众说纷纭甚至互相矛盾的各种言论以铺天盖地之势压迫着我们,让我们不知何去何从……

这种状态好不好呢?我觉得也好也不好。说它好,是因为与我们的父辈相比,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参照的理论研究更加透彻、丰富、全面了,可以更方便地各取所需了;说它不好,是因为稍有不慎,我们就容易在众说纷纭的理论流派中迷失自己,看看这个也有道理,看看那个也很权威,结果在养育自己的宝贝时,反而没有了自己的主张,被这样那样的理论牵着鼻子来回彷徨,苦不堪言,育儿成为痛苦的旅程……

那么,应该如何扬长避短,把这种状态调适得恰到好处呢?我觉得做到如下几点特别重要:

◆ 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有个基本的把握(往往翻阅一本比较权威的读本就够了,比如《郑玉巧育儿经》,买回来可以放在书架上,孩子每进入一个月龄,就提前拿出来查一查——如果没有时间一口气通读的话),同时认识到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语言能力发展良好的孩子,动作技能可能相对落后,不可能所有监测指标都齐头并进。千万不要在盲目攀比中乱了阵脚,只要自己的孩子身心活动正常,没有“打蔫”现象,就坚信自己的孩子在朝正确的方向成长。

◆ 认识到理论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的,是用不同的方法论解释现实、改造现实的产物,都有道理,也各有不足。不迷信任何一种理论,也不忽视任何一种理论。没有最好的理论,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理论,只要对自己有用,就大胆地拿来,而不必担心用了这个理论会不会触犯其他理论告诫的禁区,只要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是最好的。

◆ 在那些难以判断孰是孰非的理论之间,如果自己没有充分的经验来辨别哪个更科学,不妨让孩子的反应来充当检验的标准。比如,这家理论说早识字好,那家理论又说早识字不好,不妨教孩子认认字看看,如果孩子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个“任务”,则可以断定至少在自己孩子这里,早识字的理论是可以接受的,至于别人的孩子是否早识字了,就不要太在意了。孩子的偏好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不妨碍自家孩子快乐成长的理论就是可以接受的。

◆ 永远不要试图寻找完美的、可以“包治百病”的理论。这样的理论只能是我们将现有的各种理论集成创新的结果。不要以为我们这些普通妈妈没有能力或没有资格创新,理论是源于实践需要且以实践效果为检验标准的,在孩子的教育这件事上,要相信我们具有根据实践需要改造现有理论的能力,或者说我们的实践智慧可以和冠冕堂皇的理论一样鲜活、有生命力。理论创造并不是那么神秘的事,你、我、所有普通的妈妈都可以做到!

◆ 如果因为我们的知识疏漏不小心在某个教养细节上出现了失误,也不要一直耿耿于怀。“不出错”的期望本身就高不可攀,(即使是生产零部件这样机械的小事,对高技能的工人来说都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更何况最为复杂的教育工作!)再说,孩子有着超乎我们想象的自我修复能力,他们会放声哭泣、朝我们大叫、跟我们作对……种种发泄行为都可以帮他们启动心理康复机制,当然我们要尽量避免此类不愉快的发生,否则我们的亲子关系可能受到威胁。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失误”就那样发生了,也要学会像我们的父辈一样坦然,否则,不仅我们容易遭受无用的自责,还可能让孩子感知到我们的困窘,这对顺畅的亲子互动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总之,育儿,本应是个轻松的旅程。面对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根基(孩子的实际情况)、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敢于挑战(理论不是最完美的,我们可以改造之)、善于调适(学会坦然面对错误,相信孩子的自我修复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这个旅程,而不为其所累!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