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2)

胡佛的铁石心肠,换来的是国家数百万失业者的憎恨,他们将自己在公园和桥下搭建起的简陋住处称为“胡佛村”,把他们晚上盖在身上的报纸叫作“胡佛毯”。当胡佛再次参加总统竞选时,失业者成群结队地出现在他的竞选造势会上,向他乘坐的汽车投掷臭鸡蛋。胡佛的竞选对手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向国民许诺,说他将会采取新的措施应对大萧条。罗斯福关于政府职能的观点与胡佛截然不同。胡佛宣称,1932年的总统竞选不是两个男人之间的较量,而是两种价值体系之间的博弈。胡佛的价值体系没有让他获得绝对优势,在这次竞选中,他只拿下六个州的多数选票。

1933年3月4日就任总统职位之后,罗斯福拟定了一套新方针。由于这是在他上任后的头一百天里完成的,媒体后来就把这个时期称为“百日新政”。随着罗斯福那意义重大的就职演说的出炉,“百日新政”也拉开了序幕。罗斯福说:“唯一让我们感到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他的话给了人民信心。罗斯福保证他会“采取行动,立刻采取行动”。除了语言和自信的行事作风,罗斯福一系列实质性的行动也鼓舞了整个国家的士气。

在百日新政期间,罗斯福的种种行动后来被史学家小亚瑟·施莱辛格描述为“美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用智慧和政策铸就的一道总统堤坝”。罗斯福通过两次炉边讲话和十三次媒体发布会,领导国会制定了十五项重要的法案和条例。他创造了一系列由字母组成的政府机构来管理和执行这些法案,为农民、工业者和失业人口提供援助,这些机构包括农业调整署(AAA)、公民保育团(CCC)、联邦紧急救济署(FERA)和国家复兴署(NRA)。《纽约时报》在一篇题为“法律是为了一切”的社论中评论说,罗斯福迈向成就的步调“简直是一个奇迹”。

“百日新政”迅速而戏剧化地将旧秩序一扫而空。在罗斯福就职典礼当天,国家的许多银行正濒临倒闭,数以千计的银行已经破产。为了防止更多的银行破产,全美48个州都宣布了银行假日,以此来阻止存款人取款。对于银行业的危机,胡佛一直袖手旁观,不予干涉。罗斯福却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他在几天之内宣布了全国性的银行假日,并签署了《紧急银行法案》。这部法案使银行体系的根基得到了稳固。之后他又通过一次不平常的炉边讲话,恢复了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当银行恢复营业后,存款的人蜂拥而至,没人再想把钱取出去。经济危机就这样结束了。在百日新政结束之前,罗斯福签署了第二项法案,即《1933年银行法案》,对银行体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改革。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