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第九章溃败(8)

经济危机告急之际,前线又传来噩耗。山东省会济南未经太多抵抗,于9月24日失守。国民党军在东北守住的几个城市也岌岌可危。东北新任“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建议突围,把部队由海路撤回华北。蒋介石命令他奋战下去,七个星期之内,蒋介石折损四十万兵力,另十四万人坐船逃回关内。

10月底,蒋经国对中国之命运忧心忡忡之际,接到父亲紧急命令,召他到南京开会。行政院决定解除全国对物价冻结之前令,这道命令还画蛇添足地声称,日后将与商界研商,再依据生产成本冻结物价。次日,蒋经国的办公室发表一纸声明,他向上海市民道歉,告诉他们业已清楚的消息——他的任务失败了!他承担起让上海市民痛苦加剧、而非减轻的全部责任,然而声明的口气挑衅大于后悔,他说:“我绝不愿将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到任何人身上去……我坚决相信,自己所指出的(9月21日演讲的)《上海何处去》的道路,是绝对正确的。我恳切希望上海市民应用自己的力量不再让投机奸商、官僚政客和地痞流氓来控制上海,我始终认为上海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物价立刻飞腾。到了11月6日,上海物价比起8月间,涨了十倍以上。中央银行印制所日夜赶工,印制现在已经不值钱的金圆券。

1948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杜鲁门意外胜选,力挫杜威,终止了国民党政府盼望美国对华政策会有转寰的希望。几天之后,国军最后一支部队撤出东北。毛泽东花了三年的时间,征服了广阔的东北,也占领了大块华北平原。现在,他和同志们预备发动下一阶段战事——把国民党军队赶到长江流域去。

蒋经国进谏父亲,大幅改组政府、军方人事。可是,蒋介石不准行政院长翁文灏辞职,接近蒋经国的人士认为此举代表蒋介石无意大幅更张人事。蒋介石现在已经接受,无法避免在中国大陆落败的命运。虽然他必须精心设计,让毛泽东摸不准他会转进何处,却已开始规划退到台湾。未来,忠心比什么都重要。他认为,目前不宜清除CC派、黄埔系和宋家姻戚等支持者。但是,他在军中恢复设置政治部(原本在美国压力下,政治部改名新闻部),让经国非正式接掌。蒋经国立刻开始重新部署政治指导员,配属到营级单位。

11月5日,蒋经国回到上海,召集亲信开会。他说:“现在,我们失败了。我不晓得我们应该往哪里去,也不晓得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以后可能就知道。将来各位应维持纪律,照顾好自己。我不确定我们是否会再一起工作。”他和众亲信话别时,痛哭流涕。

他的部属立刻星散。蒋经国命令王升率领戡建大队南下。剩下的部众改编为青年救国第一总队,由胡轨率领。由这个大队及其他地方甄拔的复员青年军干部,构成派到国军部队的政工人员之主干,而这些国军单位已预备撤退到台湾。

人民解放军推进到徐州,距南京不到三百公里。朱德现在是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投下六十万兵力打淮海战役,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战事延伸到山东、安徽和江苏三省。

淮海战役激战六十天。邓小平是人民解放军参与会战的一支部队(二野)政委。蒋纬国是国军一个装甲兵团长。接近年底时,徐州地区残存的国民党军部队,绝大多数投降,部分退到南京,蒋纬国的美式M3-A1坦克车也大部分撤到南京。这批坦克没有留下来保卫南京,而是装上火车、运往上海,准备撤退到台湾。21美军驻南京顾问认定:“国民政府的军事地位已经跌到无可复原的地步。”

年底之前,国民党若干高级领导人及高级将领主张与中共和谈。副总统李宗仁是主和派首脑,他的桂系战友白崇禧及许多国民党官员纵使不为别的,只为争取时间,也力主停火、恢复和谈。然而,在淮海之役以后,毛泽东愿意谈的,只剩下国民党无条件投降这一项目。

【注】

1.王绍堉1996年5月11日在台北接受本书作者的访谈纪录。王绍堉1946至1947年供职南京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在局长蒋经国麾下工作。原书注2。

2.贾亦斌1995年9月21日在北京接受本书作者的访谈纪录。贾亦斌1946年是复员管理处教育组组长。原书注3。

3.江南(刘宜良),《蒋经国传》(美国,加州论坛报,1984年出版),第130页。原书注4。

4.陈正卿1995年9月25日在上海接受本书作者的访谈纪录。陈正卿自1946至1949年,担任复员青年军联谊会上海分会主持人。原书注6。

5.艾启明1996年6月15日在南京接受本书作者的访谈纪录。艾启明曾追随经国在中央干校、青年军及复员管理处工作。原书注7。

6.章孝严1996年5月23日接受本书作者的访谈纪录。原书注9。

7.冯弗法,《我的父亲冯玉祥》,收在北京1982年出版的《文史资料选编》第15卷第19页。冯玉祥此时担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弗能也住在南京。据她的妹妹冯弗法的说法,弗能“在国外结婚”,但没有多叙详情。原书注12。

8.本章有关“二二八”事变的叙述主要取材自赖泽涵、马若孟(Ramon H. Myers)和魏萼,《悲剧性的开端:台湾“二二八”事变》 (A Tragic Beginning: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1947),斯坦福大学1991年出版。原书注17。

9.见蔡省三、曹云霞, 《蒋经国系史话》第161-167页。不过,陈立夫在1996年5月29日接受本书作者访谈时,却声称整件事是误会。原书注19。

10.王楚英1996年6月15日在南京接受本书作者的访谈纪录。王当年是五十二军军官,在辽宁省作战。原书注20。

11.陈正卿1997年9月30日接受本书作者的访谈时所说。 (译按,江南在所著《蒋经国传》里则说,主委是张厉生,姑且存记。)原书注25。

12.美国驻南京大使馆1947年12月19日呈报美国国务院之电报。原书注28、29。

13.国务院致南京美国大使馆之电文。原书注30。

14.美国驻南京大使馆1949年1月4日致国务院之电报。这封电报的消息来源是迪化市长屈武。屈武是蒋经国留学俄国时期的朋友,也是托派分子。屈武的话必须存疑,但是它吻合叶公超和张治中跟司徒雷登的谈话内容。原书注31。

15.1948年12月,屈武声称苏联对1947年12月国民政府方面的探询,给予正面反应,但是经国照会俄方,局势转变,蒋介石不能赴苏京访问了。有可能是,蒋夫人和宋子文听到这项向苏联接触的消息,说服蒋介石改变主意。然而,屈武说苏方有正面反应时,罗申在场,他并没有否认。见南京美国大使馆1949年1月4日致国务院的电文。冈察洛夫说,斯大林在1948年夏末,曾把蒋介石一封信转给毛泽东,可能指的就是1947年12月中方试探这回事。见冈察洛夫、刘易士、薛理泰合著《不确定的伙伴:斯大林、毛泽东和朝鲜战争》,第25页。原书注34。

16.见1948年9月1日上海《华北日报》。原书注44。

17.贾亦斌1995年9月21日接受本书作者访谈时所说。原书注79。

18.见贾亦斌1997年2月24日给本书作者的电子邮件。原书注80。

19.同注17。原书注81。

20.调查结论的扬子公司的确“囤积、走私物品,并且逃税”,而且上海市长吴国桢还设法保护扬子公司。金越光《扬子公司案调查报告》。原书注83。

21.蒋纬国1996年6月5日接受本书作者访谈所说。原书注99。

本书精华已为您连载完毕,谢谢阅读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