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蛋到伟大
姚明在NBA的前两年,是明星,可不是巨星。
明星是什么意思?在美国有这么一种解释:明星就是名字随处可见的人,明星就是名人。从这个概念上说,谁也无法否认姚明是明星,从他加盟休斯敦火箭的那一刻,这位中国青年背后的庞大国度、神奇文化就让他变成了关注的焦点,NBA世界和美国观众对他好奇,对他身后的文化好奇。中国的球迷也一样,关心他在美国的经历,想知道他能否立足于那个更凶狠的世界。队友巴蒂尔说过:“如果一个人的目光是37度,那所有关注在姚明身上的目光能把他给烤化了。”
从明星到巨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一份又一份成绩。姚明NBA生涯的前两年,在一步步适应、学习,赞扬也好,责备也罢,他没法全都往心里去,哪怕他是一个2米26的巨人,他的心里也搁不下这么多东西。可这本就是一个聒噪热闹的世界,永远纷乱复杂。
和其他的NBA城市相比,休斯敦的生活环境温和多了。对此,范甘迪深有体会。范甘迪在纽约执教很多年,每天应付媒体就耗费了他无数精力。纽约是个大都市,生存着很多媒体,仅是一堂训练课就不知道有多少记者来采访。很多只镜头、很多双眼睛捕捉着蛛丝马迹,无风也能起浪。每个媒体都希望有独家的新闻、独特的观点吸引消费者,他们把这种压力转嫁到了球队身上。一场比赛打好了,媒体的热浪能把人捧到天上;一场比赛打差了,又重重地摔回地面。在纽约,没有秘密,没有隐私,更衣室的大门只是装饰,记者们有各种办法把故事挖出来。
采访他们主场的记者永远里三层外三层,连去客场,纽约的记者也是最多的,总有七八个,尼克斯去哪儿打比赛,他们就能把哪个球馆的媒体工作室填满。范甘迪说:“我能干电视解说,得感谢纽约媒体,感谢和他们唇枪舌剑的锻炼。”
休斯敦没有这么多媒体,只有一家城市报纸,叫做《休斯敦纪事报》,平日里只有这家报纸的一个记者跟着火箭队跑来跑去。在美国,这样的随队记者叫做Beat Writer,在NBA发放的媒体手册上都会注明他们的联系方式,他们掌握着球队第一手的信息。休斯敦的Beat Writer叫做乔纳森?费根,因为写姚明,他在中国比在休斯敦的名气还大。有中国的网站给他薪水,给他开专栏,报道有关火箭队的一切。平日里,除了国内派驻休斯敦的记者外,只有费根扭着胖胖的身躯跟着火箭到处飞,跑客场。
主场比赛,来的媒体会多些,各家电视台都会出现,还有《休斯敦纪事报》的专栏作家们。专栏作家不像费根,费根每天都要跟编辑商量,有什么料,写什么故事,抓住比赛的哪个点来写。专栏作家不同,他们写什么,报纸上就登什么,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姚明到休斯敦的前两年,休斯敦这家唯一一份报纸的专栏作家也骂过他。
这些专栏作家里,有个名叫约翰?洛佩斯的,看不上姚明。他曾这样写过:“休斯敦的球迷不要再欺骗自己了,火箭队有很多很多问题,可最大的问题就出在他们中体型最大的那个身上。”洛佩斯不客气,他多次用“SOFT”这个词来形容姚明,中国媒体把它翻译成“软蛋”,语气更狠,听起来更不客气了。
很多姚蜜把洛佩斯看成姚黑阵容里扛大旗的,其实不是。洛佩斯只是就事论事,他评论姚明,看的是比赛,评的也是比赛。那些专栏作家里,只有富兰?比林伯利能接触球场外的姚明,了解他的为人,其他的只能在球馆里接触到姚明,问两个问题,看他打比赛。所以他们根本不会把评论扯到球场之外,更不会像很多网络上的姚黑那样,不停地人身攻击。所谓的“SOFT”,形容的是姚明的球风,而不是他的性格。
NBA生涯的前两年,姚明确实球风偏软,他的力量挡不住黑人内线的冲击力,在球场上经常摔倒,别人一撞,他就一个趔趄。他喜欢飘在外面打,利用出色的手感,用中距离投篮杀伤对手。这是他琢磨出的生存之道:“我要是在篮下跟奥尼尔硬撞,早就牺牲了,我得把我的优势打出来,我的移动速度快,我能投。”为了生存,姚明只能以强攻弱,而不是把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对方猛攻。那时候,他也开始了辛苦的力量训练,把胳膊、肩膀练得越来越厚实。